心理解讀50厘米交往線!
家長和老師切忌粗暴干涉青春期孩子與異性的健康交往,應當鼓勵他們和異性建立正常的友誼。同時應該進適當的性、戀愛和婚姻教育,幫助孩子建立科學、健康的婚戀觀念。
新聞事件:
據華商報2011年1月25日報道,四川成都鹽道街中學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為初高中學生的異性交往設定文明交往的距離。學校規定異性同學的交往距離一般為0.8米至1米,低于50厘米算親密交往。對異性之間在公共場所交往距離小于50厘米的,老師會對學生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還要處分。此規定一經媒體報道,立刻引起了人們對青春期男女交往問題的熱議。
解讀:
青春期的異性親密交往在中國通常被界定為“早戀”,這個詞帶有家長和老師的否定感情色彩,甚至像防火防盜一樣防著早戀。這就使得有關青春期異性交往的問題成為了當下家長和學校教育的頭等難題,50厘米的異性交往距離就這樣應運而生了。盡管這一規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此死板、粗暴和條框化的規定,能否起到預期的效果呢?如果缺乏對青春期少男少女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的理解,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英俊少年哪個不善鐘情,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青春期是個體從兒童世界邁入成年世界的過渡時期,是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階段,充滿了各種矛盾、沖突和變化。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這一時期個體面臨的心理沖突主要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沖突,并且為成年早期階段的親密對孤獨的心理沖突做好準備。在自我意識上,青少年的獨立性逐漸增強,不再被動地聽從父母和教師的說教和安排,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標準衡量是非。在人際交往上,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發展,青少年產生了最初朦朧的性意識,開始關注異性群體,并且逐漸在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由對異性群體的好感轉為對個別異性的依戀。這些微妙的心理變化是個體身心發展必經的階段,只要加以合理的教育和指引,就能順利過渡。
事實上,西方國家并沒有“早戀”這個說法,青少年對異性產生的好感和愛慕也被認為是一種正,F象,證明孩子處于身心健康成長的階段,有著豐富的情感。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往往在孩子求學期間打壓、禁止孩子跟異性交往,而等孩子進入社會后又恨不得他們能以最快的速度找一個各方面都合適的伴侶結婚,這是非常矛盾的。如果孩子們不能在青春期學會與異性相處和溝通的技巧,對他們今后的社會交往和婚戀觀念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此,家長和老師切忌粗暴干涉青春期孩子與異性的健康交往,應當鼓勵他們和異性建立正常的友誼。同時應該進適當的性、戀愛和婚姻教育,幫助孩子建立科學、健康的婚戀觀念。當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家長和老師也不應該如臨大敵,驚慌失措,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幫助和心理疏導。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