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 不可輕生
自殺是一種最為獨特的死亡方式
善待生命,不可輕生人,不宜把生看得太重,但更不可輕生。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重,什么事不可為?人若不把生活看得太輕,自然不輕于為惡。如果天下普事皆待我而舉,我何為死?如果天下惡事,我皆與有責,死也無益。
固然,求生乃人類本能。但還是有一些人對自己的生命采取毀滅行為,其極端行為就是自殺。“自殺是一種暴力行為”。(善羅提諾)這種暴力行為的發生結果就是“自己殺死自己”。一般認為自殺是主體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種手段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有的學者將它作為一種病態社會現象來看待。“在當代,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結構日趨理性、價值觀念日臻變革的時期,人們發現,自殺現象不是單純的物質生存的問題,不是單個的個體的心理現象,也不是精神病患者的獨家之作,它是作為一種病態社會現象而出現于群體之中……”。的確,自殺現象不僅僅是個體的心理現象,更是一種社會現象。
(一)自殺的心理過程
根據發展心理學研究,2~3歲的幼兒通常把死亡與睡眠混為一談。6~8歲兒童已經能夠理解死亡的確切意義,但仍很難把死亡看作是一種普遍的、不可避免的最終結局。大多數人從8~10歲開始意識到死亡的普遍存在,并知道自己總有一天也會死亡。可見,自殺這種人類意識也是后天習得的,只有發展到一定年齡階段才會形成,而且人類意義上的自殺在動物界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動物沒有心理發展的最高階段的產物意識。動物不懂得生活的意義,動物的行為只有兩種:不是為了逃生就是為了生存,而逃生也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所以,恩格斯指出:“如果動物不斷地影響它周圍的環境,那么,這是無意地發生的,而且對于動物本身來說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因此,自殺是在自覺意識參與下的人類意志行動。
意志總是和行為緊密聯系著,通常稱之為意志行動。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這一過程既不同于反映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也不同于反映客觀事物與主觀需要的關系的情感過程,它是主觀見之于客觀,心理見之于物質的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的能動性的一面。”意志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克服困難是意志行動的核心。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