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瘋狂才能成才嗎
弗洛伊德早就指出了變態心理與創造現象之間有著某種關系,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些合理的心理因素呢?
創造思維是一種違背常規,與眾不同的求異思維。所以,許多富于創造的天才人物,在世俗的眼光里的確有點“癲狂”,這實際上是一種偏見和社會的誤解,不過,名人中有許多人確有真正的心理失常與精神變態。人類的許多作品,正是這樣的一些瘋狂天才在變態中創作和產生出來的。例如,梵高的《蝴蝶花》(1987年以三億法郎約合5300萬美元被拍賣)便是在精神病突然發作,痛苦到極點時所作。而且梵高將作畫說成是“驅魔法”,是防止自己生病的“避雷針”。柴可夫斯基為《悲愴交響曲》打腹稿時,時常失聲痛哭;果戈里卻拿著手稿狂笑不已。有許多著名的詩是在瘋人院里寫出來的。斯馬特所寫的被公認為最偉大的詩正是他患宗教瘋狂時寫出來的。盧梭自述《新愛洛伊絲》是熱烈幻想的白日夢的產物,歌德說自己是因失戀而痛苦,如夢游一樣寫成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忽必烈汗》據說完全是一場縹渺的幻夢的記錄。
這一切,我們絕不可能將之看成是常態下的創作,我國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認為:“任情恣狂之際才能創作。”發狂和變態是情的王國,人情和人性往往在狂態中才可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許多藝術家都有這種創作體驗。郭沫若說他的《地球,我的母親》是在“神經性發作中”寫出來的,曹禺在創作《日出》時,“曾摔壞了東西”,“絕望地嘶嘎”,“寧愿一切都毀了吧!”從這些例子中, 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與瘋狂癥的某些類似。從精神病患者的變態心理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瘋狂者與藝術家的某種類似,例如,一些“計算癖”患者內心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意向去對之所見的人或電線桿、窗戶等作一種毫無意義的頑強計算。從創造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大數學家也經常處在類似狀態中,例如:19世紀蘇格蘭大數學家哈密頓對四元數的運算便懷有一種瘋狂的熱情,成年累月,他一直處在這種狀態而不能自拔,直到15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感到問題解決了為止。就是說,這種瘋狂狀態至少糾纏了他達15年之久。這是多么令人驚嘆的創造精神,沒有這種固執和恒定性,沒有這十幾年乃至數十年如一日的創造毅力和樂此不疲、欲罷不能的強烈欲望,就不會有創造發明,人類就不會有進步!難怪亞里斯多德說:“所有的藝術家都是瘋子,這是他們身上最好的東西”,并認為,“但凡優秀的人都免不了是個半瘋。”弗洛伊德亦認為:“一切藝術都是神經病性質。”
科學家首次以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天才與瘋狂之間的聯系。
雖然早在2000年前,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等哲人就開始推測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亞里士多德曾說,“所有天才都有瘋狂的一面”,但直到今天,人們才有科學證據確定天才與瘋狂間存在聯系。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下屬的精神病學院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對70多萬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與成績一般的人相比,取得高分的人患雙向情感障礙癥的幾率高出3倍,而音樂和文學是天才與瘋狂聯系最緊密的兩門學科。
雙向情感障礙也被稱為躁狂抑郁癥,人口中患病率為1%,該病患者情感起伏大,時而狂喜,時而抑郁。在躁狂狀態下,患者自我評價過高,無法安寧,并伴有失眠癥狀。
很多人都認為,19世紀的作家埃德加·艾倫·坡就是一名躁狂抑郁癥患者。他曾寫道:“人們都說我瘋狂,但誰知瘋狂不是一種最高境界的智慧呢……”
近年來,精神分析學者、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紛紛提出,天才和瘋狂都與內在的神經紊亂有關。過去,關于天才與瘋狂聯系的研究多基于歷史的特例,局限性強,偏見較多。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