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愛情的病態(tài)
一種是過度的愛,或叫“愛情泛濫”、戀愛成癖。這種戀愛往往成為痛苦與折磨。一個女人與親朋好友聊天,主要內容皆是關于男友,幾乎每句話的開頭都是“他”。她盡管已嘗夠了男友喜怒無常甚至粗暴無禮的苦頭,但仍在無休止地原諒,找出種種理由來說服自己,為他辯解。明明感覺到自己不喜歡男友的許多基本品質、言行舉止、道德觀念等等,但一直在強迫自己忍受,以為自己的忍耐就會促使男友改變。甚至,男友的行為,已危及到她的身心健康,損害了她的根本利益,但她仍不能離棄他。她如此迷戀自己的男友,如此沉緬于自己認為的“愛情”,以至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對命運的主宰能力,其結局多半是悲劇。這種過度的愛帶來的痛苦及不幸的結局,是許多女人共同的經歷。
過度的愛是一種涉及思想、感情和行為的綜合癥。當一個人瘋狂地愛著另一個人,而又發(fā)現對方是不合適或不可能得到的,可是卻不能理智地退出來或放棄之,仍是想得到他(她),甚至覺得更需要他(她),離開他(她)就不活了,這就是“愛癖”,即愛成了癮。細究起來,這種執(zhí)迷不悟的愛并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怕。的確,那些整日被愛糾纏不放的人,內心隱藏著懼怕,怕孤獨,怕自己不可愛,怕自己沒價值,怕被拋棄,或怕失去自己得到的利益等等。究其病態(tài)愛情的根源,通常來自一個功能不健全的家庭,自幼未得到足夠的溫暖與愛撫。于是,他(她)長大后或如饑似渴地尋求愛,以致愛得過分,愛得上癮;或者,試圖以替代方式把自己變成對方的保護神,用以補償自己未曾得到的那份感情。或者,因覺得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未能成為愛護子女的人,于是就想通過自己的戀愛來改變一個冷漠的對象,以彌補內心的遺憾。這種人通常缺乏自尊和自信,總是怕失去、怕被拋棄,因而格外委屈求全。他們還缺乏安全感,因而對戀人死死抓住不放,或想方設法控制對方。他們的愛多半建立在一廂情愿或幻想的基礎上,而較少考慮現實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人最容易被那些處于不幸、困難之中和需要幫助的人所吸引,而不是去愛那些樂觀、健康、豁達的異性,甚至對后者持有偏見或嫉妒心理。那些愛得過分者,在戀愛關系中表現出對自己的成長漠不關心,卻竭盡所有精力去改變對方的行為或情緒,其實質是實現對對方的操縱和控制。
心理醫(yī)生們常把這種過度的愛比做吸毒。當一個癮君子發(fā)現吸進的毒品還不夠過癮時,就增加份量。同樣,陷入病態(tài)的戀愛癖,當發(fā)現自己在戀愛關系中得不到滿足時,就更加拼命地追求愛,對方越是冷淡,他(她)就越是要狂熱地與對方親密,結果便適得其反。這樣的低三下四和冷熱反差,終會導致兩人的關系徹底絕裂。此時,那位“愛癖”最容易出事,不是自毀,便是毀人。總之,墮入愛河的男女,要細心觀察對方是否有病態(tài)心理,如果被對方死死抓住不放,或成為對方感情上的晴雨表,那就應及時去請教心理醫(yī)生。
另一種病態(tài)的愛情是對異性的恐懼。總的說來,戀愛是最能刺激和振奮一個人情緒的。但有的人卻有異常的反應。例如,一個自幼被父親過于寵愛的女孩或被母親過于溺愛的男孩,成年以后,對戀人或伴侶就有一種無意識的期待,即期待對方像父親或母親那樣疼愛自己;但是,戀人當然不可能像父母似的去愛他(她),只能是一種同輩人的異性之愛。于是被愛者覺得對方不是自己期待的偶像,便大失所望,表現出畏縮而恐懼的情緒,并對追求他(她)的異性概不相信,內心深處卻在尋找一個年長得多、大為成熟的父親(母親)似的異性為伴。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