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嘗鮮虛擬化養老院 信息化養老大勢所趨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2011年春晚,大伙記住了旭日陽剛演唱的《春天里》。然而,我國老齡化、空巢化的“老無所依”問題日益突出,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5億,幾乎每9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而在蘇州滄浪區,一座依托信息化手段打造的“虛擬養老院”,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是在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的助力下首創的一座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截止目前,已吸引近6000位老人入“住”。專家表示,“虛擬養老院” 將成為中國老人居家養老發展的新范本。
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百善孝為先”,尊老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我國的養老現狀并不樂觀,“養老設施和服務人員嚴重不足;社會資源利用率不高,隊伍素質有待提高;服務信息不對稱,服務功能薄弱。”“鄰里情”虛擬養老院路書記指出滄浪區機構、社區養老的三大問題,這也是我國養老服務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4+2+1”家庭的增加以及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老人養老和獨生子女時間、經濟能力有限的矛盾愈發凸顯。“子女都上班了,家里就我一個老人,請外人上門服務我又不放心”、“我不去養老院,這樣會讓別人覺得子女不孝”,這些話語道出了當前很多老人的困惑。
如何突破機構養老局限性和居家養老松散性,如何解決養老服務人員配置問題、養老管理規范問題、家政人員培訓問題、養老覆蓋面等問題,如何讓老人安度晚年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座沒有圍城的養老院
蘇州滄浪區對該區60周歲以上的58000多老年人進行了一項調查,幾近98%的老人傾向“居家養老”。在此背景下,蘇州滄浪區準備拓展“居家養老”新模式,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了解情況后,提出了以信息化為核心的“虛擬養老院”運作設想,雙方一拍即合。
“專業機構、專業服務、信息化管理”,路書記用三個名詞概括“鄰里情”虛擬養老院的特點,據他透露,“鄰里情”虛擬養老院以中國電信通訊技術為硬件支撐,以“居家樂”221養老服務系統為技術支撐,以居家養老對象會員制為基本組織形式,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
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經過長達半年的流程設計和功能需求調查,期間進行了20多次方案的修改整合,終于研制出一套完美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即“居家樂養老服務系統”。何為完美,路書記最有發言權,“這個信息化系統把幾千位老人的服務信息處理得井井有條。”
路書記介紹,通過“居家樂養老服務系統”,可以詳細了解轄區空巢、孤寡老人的社會關系、興趣愛好、健康信息等基本信息,系統還提供了用戶管理、話務記錄等管理功能,可以自動記錄語音信息、自動進行服務回訪、自動進行信息提示、自動形成服務工單,自動生成的數據還可以作為考核服務的依據,從而實現養老服務管理的主動性與服務質量的可控性。
“居家養老”新范本
在“虛擬養老院”,老人們既享受到機構養老所具有的規范化服務,又克服了機構養老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弊端,還解決了老人兒女們的心理顧慮,可謂一舉多得。根據路書記回憶,“一位老人在收到系統自動發送的生日祝福短信后,激動的熱淚盈眶,老人說兒女們都忽略了自己的生日,系統卻做到了。”
“居家樂養老服務系統”為滄浪區養老工作帶來四大改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工作成本大大降低;員工管理考核更方便;減輕了社會和家庭的負擔。數據為證,“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用戶已經由2007年的450多戶增至如今的3600多戶,收到用戶贈送的錦旗多達123面。路書記自豪的說:“老人、家屬、機構贈送的錦旗、書畫作品太多了,幾面墻壁根本掛不下。”
滄浪區“鄰里情”虛擬養老院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的成立開創了全國城市養老工作的先河,此舉獲得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路書記透露,全國各地人士紛紛組團前來參觀、學習。社會專家認為,虛擬養老院將成為中國老人居家養老的發展新范本。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