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詞折射網民關注
現代社會,互聯網成為人們表達意見、實現社會參與的重要空間,它使人類思維半徑加寬,深度加大,精確度加深。這種思維方式變化的一個集中體現即是網絡語言的變遷,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網絡熱詞的產生。網絡熱詞,折射出一定時期內網民普遍關注的社會事件和現象,反映了網民對現實社會的觀點與立場。某種程度上,網絡熱詞已經成為民意表達的符號,體現出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及其背后的公民意識。
網絡熱詞是民意表達的外化表現
網上產生并流行的熱詞常與社會熱點事件相關,是網民情感和意見的表達。以互動百科發布的2010年十大網絡熱詞為例,“漲時代”是網民對2010年物價瘋漲現象的感慨,“蒜你狠”、“蘋什么”、“糖高宗”等,生動形象地說明物價瘋漲對百姓心理底線的挑戰。“炫父”指炫耀父輩的權勢和能力,以為憑此能搞定一切的社會現象,該詞源于一起校園車禍案中肇事者“我爸是李剛”的叫囂,表達出網民對這種驕橫行徑的集體不滿。3Q戰爭意指360與騰訊的紛爭,由于QQ和360在各自領域壟斷性的覆蓋率,多數網民被迫卷入這場互聯網戰役,兩家公司對用戶的綁架行為最終引發網民的聲討浪潮。
“西畢生”、“恨爹不成剛”、“一個艱難的決定”等熱詞,高度濃縮且形象、精準,可以感染多數網民,形成網絡民意。而網絡的普及、網民群體的擴大又反過來推動熱詞的形成和傳播。網友樂此不疲地創造并使用熱詞,既是對社會熱點事件的聚焦,也是“對事實真相的追求、對民生熱點的關注、對不良現象的批評”,屬于網絡民意表達的方式之一。
網民個體意見表達的思維特征
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都是在實踐活動中通過思維形成并積累起來的。網絡熱詞是網民表達個人意見的載體,熱詞的產生和發展在微觀上即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不僅具備思維的一般特征,也有著自身的特色。
間接性和概括性。對思維的定義雖在表述上略有差異,但大都持“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一說。思維的間接性指思維活動常“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反映”。網民通過熱詞表情達意時,通常不是直陳社會弊端,而是借由相關事件中的典型詞語間接反映觀點與傾向。如“躲貓貓”、“俯臥撐”、“壓力差”等,都折射出網民對于相關事件或現象的不滿與思索,以及對社會弊端的無奈調侃。網絡熱詞是網民對社會事件關鍵詞的濃縮與提煉,是對社會現象核心意義的總結,具有概括性。“恨爹不成剛”代表普通民眾對“官二代”享有各種優待現象的不滿;“給力”可以用到任何表示贊揚的場合;“壓力山大”則概括了現代白領面對的各類困境與挑戰。
網絡熱詞折射民意表達的心理動力:從眾。從群體心理角度來看,網絡熱詞的廣泛傳播是借助網絡社會群體中的從眾心理實現的。群體施加壓力使個體從眾有兩種形式:信息性壓力和群體規范壓力。目前,網絡是人們接收和交流信息最重要的途徑,對網絡熱詞的創造、使用和傳播成為網民辨別同類人群的主要標志。為了避免遭受信息壓力,網民群體積極參與“全民造詞運動”,網絡熱詞隨之不斷涌現。
此外,群體成員相互交流彼此影響,會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與評判標準。群體心理學家塞奇·莫斯科維奇指出,個體在群體中會有意無意地將群體的行為方式強加于己,力求與群體保持一致。唯有如此,個體才能感到自己確實屬于某個群體。基于群體心理的推動,新穎且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一旦出現,便會迅速成為在線交流的新范式,逐步被網絡社會群體成員接納,成為網絡熱詞。經過時間的發酵,網絡熱詞將逐步走出虛擬空間,進入主流話語體系,塑造出獨特的社會文化景觀。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