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青春不可承受之痛
9月中旬,北京大學數學系一名剛剛入學三個星期的大一新生馮玉(化名)在宿舍中上吊。馮玉被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經過全力搶救,他的心跳已經恢復,但腦功能受到嚴重損傷,還處于最危險的搶救期。
據介紹,馮玉性格還算開朗,在山西老鄉的晚會上曾是一個十余人節目的主演,還向班長主動請纓去當新生晚會的導演。但開學半個多月后,馮玉便常常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況,曾經跟同學討論過活著好還是死了好這樣的問題。為此,他的父母專門過來開導過他。但馮玉還是有次在宿舍里當著同學們的面哭了好長時間,還說想要退學。馮玉是“校長實名推薦生”,有同學稱他入學后在專業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報道稱馮玉“事發前仍在解數學分析的題目”。
十七八歲,本是綻放青春、放飛理想的最美時光。然而,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青少年自殺、殺人等極端事件卻為燦爛的青春抹上一筆陰郁的黑色。是什么讓花季少年在人生剛剛開始時迷失方向?在他們的成長路上,究竟出現了哪些偏差?社會給予青少年的愛是不夠,還是過盛?這些都應全社會冷靜思考。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我們要做的不能僅僅是悲劇發生后的亡羊補牢。
青少年心理健康三大殺手:失落、茫然、自卑
青年,是指年滿17周歲不滿26周歲的任何人。在這一人生階段,大部分人會經歷從高中進入大學,或者從校園步入社會。據調查,20%-25%的青年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心理亞健康現象,這一群體中以農村進城的青少年打工者和大學生新生為主。
大一新生從高中步入大學,青年農民工從農村來到城市,都處在一種生活環境劇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三類:失落心理、茫然心理、自卑心理。
失落心理是緣于自我價值感喪失的心理體驗,例如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如錄取的學校或專業不理想、找到的工作不合心、對新的生活環境過分理想化、自己的特長沒有被發現等。而茫然心理是一種焦慮、茫然、百無聊賴,無所適從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產生的原因:一是對新的生活環境、對學習方法或工作方法不了解,感到被動;二是中學階段奮斗目標非常明確且單一,步入大學和初入社會,當“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后,無法確立新的目標;三是之前的中學生活被學校和老師管理得直接而嚴格,進入大學和社會后,青年人的自由度變大,他律的失去而自律還未建立。此外,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和務工人員可能會因來自偏遠貧困地區、家庭困難等出身背景而自感不如人;個人的相貌不佳、不會說普通話等感到低人一等也會對青少年造成自卑感。
教育制度導致青少年只會學習不會生活
十七八歲的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在社會上學習工作,馬上面臨的是各種各樣的以前老師從未教過的生活課題:如何自理生活、如何與他人有效交流、如何掙錢養家糊口,要解決自我的確認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山西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在讀碩士韓一說:“只教孩子如何學習,而不教他們如何生活,這是我國現行教育制度重分數、輕素質的最大痼疾,導致了不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產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現在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成為家長、學校對孩子的唯一要求。于是生活上,家長大包大攬,在學校,老師只看成績。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生活技能欠缺,缺乏生活常識,人際交往不足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外,當今社會就業難,也造成了大學生一入學即面臨畢業后失業的巨大壓力。而一些高中畢業便步入社會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學歷不高,則常被社會另眼相看。“沒前途”“一輩子只能在流水線上當工人”也是他們所要承受的壓力。
過分注重分數而忽視了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的教育和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建設,這是教育的局部缺失。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