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手機是多種心理疾病的禍首
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手機納入“可能致癌”的名單中。一時間,爭議四起,手機輻射真的會引發癌癥嗎?連WHO自己也承認,過度使用行動電話導致腦癌的證據非常薄弱。10多年來的相關研究也沒能給出確鑿證據。
所以說,人們似乎還不用過分擔憂手機的致癌之說,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并非都是正面的。
手機阻礙了面對面的人際交往,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產生噪音之余還有“擾民”的傾向。青年人重度手機上癮甚至和某些精神疾病具有相當程度的相關。當然,和賭博、藥物等其他類型的“上癮”比起來,手機上癮的糾正也更加容易些,不過也需要人們有甩開手機生活的毅力才行。
手機自出世起,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移動手機讓人們擺脫了煩人的電話線,能夠更加無憂無慮,隨時隨地地溝通。移動短信又讓人們擺脫了言語的尷尬,達到更加“心照不宣”的交流。智能手機的出現更讓人們對這個三寸長的小玩意兒愛不釋手。
然而,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手機的“溫柔陷阱”。
你手機“成癮”了嗎
研究發現,重度的手機成癮者和通過精神病學診斷手冊定義的某些精神疾病具有相當程度的相關。
美國馬里蘭大學最近的一項有關手機的調查就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手機。手機已不是生活的一個幫手,更讓他們沉迷其中。失去手機對于這些人,就好像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
在這項名為“無設備世界(world unplugged)”的研究項目中,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者對世界上10個國家,1000名學生進行了24小時的“無媒體”體驗,讓他們在一天之內不使用包括手機在內的任何多媒體設備。
經歷了這個項目的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機讓他們“坐臥難安”。很多人甚至都沒能完成整個項目。撇開他們的國籍、文化、生活環境背景等因素,所有的學生都在失去常用媒體后表示出“煩躁,困惑,焦躁,易怒,不安,緊張,焦急,癡迷,沉溺,驚慌,猜忌,生氣,孤獨,依賴,消沉,神經質,偏執”等情緒。
2006年的一項發表在《成癮研究和理論》上,由西班牙薩拉曼卡(Salamanca)大學的心理學家克里斯蒂娜·杰納羅(Cristina Jenaro)領導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他們匿名調查了337名大學生,其中10%屬于重度手機使用者。其中,女性的比例還高于男性。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