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于追求完美并非好事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完美主義等于癱瘓——很精辟的闡明了完美主義者的害處。
我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特別愛鉆牛角尖,做事小心翼翼、一絲不茍,以前我們覺得做事盡善盡美是應該的,但他現在寫作業時也要求特別干凈,如果有一點點不滿意,就會把整篇作業擦掉重新寫,跑步沒得第一不高興,考試如果得99分也要大哭一場,我們開始擔心,他這樣追求完美到底好不好?一家長
專家答:英國首相邱吉爾有句名言:完美主義等于癱瘓——很精辟的闡明了完美主義者的害處。
心理學上所指的完美主義者是那些把個人的標準都定得過高,不切合實際,而且帶有明顯的強迫傾向,要求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那種理想的人。
您的兒子其實已經很優秀,但是他自我設定的標準更高,因此會出現自卑,再加上多次沒有達到理想目標的挫折,您兒子自然而然會出現強迫行為,如果不及時矯正,輕者學習效率下降,重者可能還會發展為完美主義人格障礙以及憂郁癥、焦慮癥等多種心理疾病。
針對您兒子的現狀,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首先是改變家庭教育的理念,不要追求盡善盡美,要鼓勵孩子看到進步,媽媽不應過于細致或焦慮(如果家長有潔癖或焦慮癥應先心行治療),并適當給小孩一些自由的空間。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幾乎全與童年的家庭教育有關,他們的父母為孩子樹立的標準太高太完美,容易發現和批評他們不完美的地方,于是久而久之,這些孩子也就學會了總愛找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不夠完美。
其次是幫助他重新樹立評價自己的標準,改掉原來那種完美的、苛刻的、傾向于十全十美的標準,樹立一種合理的、寬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勵的標準,學習多贊美自己,把過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紙上,坦然愉悅地接受別人的贊揚并表示感謝。
另外,由于針對您兒子的心理咨詢過程可能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此最好帶他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進行系統科學的心理咨詢。
相關文章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在經濟的增長,國人是應該可以感覺到幸福快樂的,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