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越來越“怕羞”
孩子表現出來的孤僻和沉默,也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一種能力的缺失,更應該了解這種缺失后面的多種原因。形成“社交 退縮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應特別注意。
“社交退縮癥”會影響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心理
春節過后,一些家長憂心忡忡地帶著孩子去了心理咨詢診所。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怕羞”,怕見生人,即便是熟人相聚,他們也是 “惜言如金”,很少主動與人交談。
喜慶佳節,是親朋好友聚會最多的時候,而往往在這樣的場面,孩子常常是躲在自己的房間,最多也只是出于禮節,打個招呼后 就迅速消失在眾人的視線里。
如今,因居住環境的改變,造成現在的孩子性格越來越內向,而家長們在孩子交友問題上的種種約束,也讓孩子逐漸失去社交的信心和能力。
他們在長輩 們層層疊疊的保護、溺愛和設防下,與社會和他人的接觸越來越少,最終誘發了一系列青少年的心理疾病。
專家特別提醒,由于家長們的忽視,“社交退縮癥”會影 響不同年齡層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案例:女兒的過于“安靜”讓媽媽擔憂
曉羽小時候雖不算活潑,但見人總是笑瞇瞇的,挺討人喜歡。讀書后,父母對她寄予厚望,不希望她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從小學開始,她的業余時間就完全分配給了課外各類培訓班。
在學校,祖輩們怕她吃虧,根本就不允許她與其他同學交往。這以后,她變得越來越孤獨。
起初,曉羽的媽媽還很慶幸自己的女兒乖巧懂事,老師們的評價除了說她太過安靜外,都認為這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曉羽與家人的話 也越來越少,放學回家后,總是一頭扎進自己的房間,父母只當女兒大了,知道用功讀書,心里還竊喜呢。
只是,近幾次聚會,曉羽媽媽的朋友都認為曉羽太“安 靜”了,這份沉靜與年齡實在不相符。媽媽開始感到擔心了。
專家說法:表面問題,還需深層解決
現在的孩子不擅長與長輩交流是確實存在的事實,但在表現的程度上,我覺得有點被夸大了。
孩子與長輩接觸少,交流 也相對就少,但這不等同于他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也存在問題。曾經,為了讓自己的孩子給外人的感覺是有教養懂規矩的,許多家長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灌輸給他 們各種禮節和規矩,尤其是面對祖輩時。但這些規矩在生活中被具體運用時,又因為長輩們的溺愛而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孩子們習慣了在家里被長輩寵愛的感覺, 習慣了在他們面前可以不受規矩約束、自由輕松地生活。突然某天,他們被告之,在某些特定場合,你必須遵守規矩。他們感到迷茫,不知道應該怎樣來遵守這些規 矩。作為一種本能的反應,他們只能選擇遠離和躲避,也就造成了今天孩子與長輩的溝通和交流出現障礙的現實。
人際關系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家長們在向孩子灌輸硬性的規矩同時,是否也應該創造條件,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多找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然后與之交流 溝通,盡量保持家庭氣氛的輕松愉快。
如今,孩子表現出來的孤僻和沉默,也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一種能力的缺失,更應該了解這種缺失后面的多種原因。形成“社交 退縮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做好孩子的引導和解決工作,還靠家長們的細心揣摩。
相關文章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在經濟的增長,國人是應該可以感覺到幸福快樂的,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