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師跳樓自殺的思考
不久前,哈爾濱市呼蘭區二八鎮中學青年教師張健跳樓自殺。這位專門給學生做心理健康指導的老師,最終沒能解開自己的心結,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崩潰。
調查顯示,目前教師已成為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專家呼吁,有關部門應當正視和關注這一群體的心理疾患,出臺一些措施幫助他們減壓。
“自殺前張健精神壓力很大”
張健的妻子劉麗娟告訴記者:“張健人很開朗,學校的事從不回家說,業余時間都是備課和看書,只是近幾個月來,張健回來常說累,體重也突然減輕了二三十斤,本來睡眠就不好的他,自殺前幾天,每天只能睡上一兩個小時。”
張健的同事告訴記者,張健自殺太突然了!他說,張健是學校的政治老師,還是團委書記,平時除正常的教學工作外,還要組織各種活動、辦團會、檢查班級管理、指導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工作壓力很大。對于張健的死因,他推測可能和張健沒有當上教導主任有關。他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哈爾濱市進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學校擬提拔一個教導主任,作為候選人之一的張健沒有當上,幾次閑聊中,都聽到張健表示對此事有一些看法。
同事的推測,在張健的幾個姐姐那里得到了證實。張健在深圳工作的姐姐張旭說,張健死前一個多月,幾乎天天給她打電話,剛開始對學校的人事安排不理解,后來說校長林占峰對他經常以“下崗”相威脅,為此想讓姐姐幫他調工作。
記者在呼蘭區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年初哈爾濱市開始進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對全員實行聘任制,在正式改革前教育局讓各學校先進行摸底備案,二八鎮中學為了在改革后保留張健的職務,摸底上報時給他掛了后勤副主任一職,但張健對此不能接受。呼蘭區教育局紀檢委書記苗英杰告訴記者:“張健自殺后,區里和市里都組成過調查組專門調查此事。其實那次上報的,只是改革前的一個摸底,最終職位還需實行全員競聘后統一公布。”
記者了解到,張健自殺后,在張健親人不停上訪和當地輿論的壓力下,呼蘭區二八鎮中學校長林占峰主動提出了辭職的請求。
“靈魂工程師”無力“拯救”自己的靈魂
在張健的遺物中,記者發現,身為省內一級教師的張健,曾先后十多次榮獲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而且在1999年獲得了黑龍江省心理學會頒發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結業證書。
張健的一些同事也告訴記者,張健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教師,他是學校唯一的一名市級骨干老師,他不但教學出色,而且做學生思想工作也很有辦法,一些淘氣的學生都很服張老師。
但是,這位很會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優秀老師卻最終沒能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在張健自殺前一個多星期,張健在日記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昨天到哈市看了一趟病,又花了不少錢,我不是心疼錢,而是心疼自己的病,是我自己太脆弱了,走不出自我折磨的誤區,我現在急需解決的是戰勝自己,接受自己,就是(當)一個普通老師又能如何?如果不能上班又能如何?不是也得活著嗎?”
張健的家人告訴記者,在張健自殺前一個多星期,因為睡眠不好,曾經多次到醫院就醫,而且每次都開回來很多治療神經衰弱的藥品,但張健的睡眠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張健的家人想讓他請假休養,但張健害怕在將要開始的改革中被宣布下崗,因此每次看完病之后,第二天還是強迫自己去上班。在自殺前兩天,張健走到學校門口,突然感到雙腿哆嗦,不敢進校門,張健的家人趕緊把他接回家中。
教師已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張健之死雖然只是“個例”,但像張健一樣存在心理問題的教師漸漸多起來。近日,教育部中小學健康課題組進行了一項心理調查,一共有2292名教師參與了調查,調查結果表明51.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8%的教師有輕度心理問題,16.56%的教師有中度心理問題,2.49%的教師患有心理疾病。在調查問卷中,形容自己執業的主導心態時,使用諸如麻木、焦慮、郁悶、無可奈何等大量消極詞語的,占有很大的比重。
據介紹,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以適應課改要求,一些學校也出臺相關制度,迫使教師進行學習。一位初中教師告訴記者:“我每天早晨6時走出家門,晚上21時30分才能回到家里,吃完飯還要批改作業,每學期還要寫出3萬字的學習筆記,我身心俱疲,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能到頭?”
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副院長張聰沛告訴記者,教師目前已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在他接治的精神心理疾患者中,教師患者位居第二。這些人在面臨工作重壓或遭遇較大打擊之后,常常會表現出煩躁、焦慮、消沉、退縮、絕望等情緒。
教師的情緒發泄和疏通渠道不暢
張聰沛分析,教師心理疾患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情緒發泄和疏通渠道不暢。他說,前來就醫的患者中有很多是名校中的名師,還有是一些畢業班的班主任。一位患上抑郁癥的重點學校的名老師告訴他:“在學校,我每天裝得人模人樣,但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郁悶!而且時常會跳出一個念頭──活著真不如死了好!”
據了解,目前還沒有應對教師心理疾病的機構和措施。一些學校設置了心理教師,但他們只面對學生,教師本身的心理問題往往被忽視。專家建議,教師的心理健康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國家有關部門應當正視這一問題,經過研究后,適當出臺一些措施,以幫助教師找到一個正常的渠道,較為科學而有效地解決他們身上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
相關文章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在經濟的增長,國人是應該可以感覺到幸福快樂的,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