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勵孩子,我們該用什么辦法?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往往會想出各種辦法。有的父母經常對孩子許諾:如果你期末考試考得好,爸爸獎勵你一輛遙控越野車、媽媽給你買個mp4……寒假到了,相信有不少家長要忙著兌現自己的承諾了。但物質獎勵該不該給?家長應該用什么辦法獎勵孩子?
物質獎勵不能隨便給
王小鋒
我的一位朋友經常給孩子物質獎勵。只要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他要什么玩具我朋友都舍得買。起初,孩子學習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不錯。但一段時間之后,孩子不想要玩具了,向我朋友提了一個新要求:“爸爸,今后我考得好的話,你每次給我200元吧,否則我就不好好學習。”學習成了“交易”,這讓朋友感到恐懼,也意識到物質獎勵不能隨便給。
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固然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孩子的某種良性行為。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思想,漸漸地只對獎勵本身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缺乏興趣。所以說,家長應慎用物質獎勵,要多給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勵,如經常表揚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不埋怨、不打罵等,這樣也可以激勵孩子進步。
作者單位:河南省義馬市煙草專賣局
非物質獎勵更有效
潘寧暉
獎勵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分為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等。我個人在實際生活中最少用的是物質獎勵,因為我認為物質獎勵容易使孩子產生“為錢而做”、“為父母而做”的心理。
我的兒子今年5歲。一天,我去幼兒園接他的時候,發現他情緒很低落。幼兒園老師解釋說:“今天我們班辦了場拍皮球比賽,進入前10名的都得到了獎狀。熙熙沒能進入前10名,所以我們沒有給他發獎狀。”回家的路上,我笑著對兒子說:“兒子,這次沒得獎沒關系,咱們回家再練練,爭取下次得獎。”兒子回家后果真很努力,一遍一遍地練習。他邊練邊嘟囔:“我要拿冠軍,我要升國旗。”原來,老師說獲得拍球冠軍的小朋友可以升國旗。
第二次拍皮球比賽中,兒子又沒能進入前10名。看著沮喪的兒子,我在他臉上親了一下,說:“兒子,不要緊,我們再努力。”為了鼓勵兒子繼續練習拍球,我特地去文具店買了張獎狀,寫上“獎給我的兒子,拍皮球努力獎”。我把獎狀送給兒子,說:“兒子,因為你拍皮球很努力,這是爸爸發給你的獎狀。”拿到獎狀的兒子很興奮,也更努力了。
第三次拍皮球比賽中,兒子得了第一名。看見我,兒子興奮地說:“老爸,老師發給我冠軍獎狀了。今天,我還升國旗了呢。”看到兒子如此開心,我也笑了:“祝賀你,兒子。”事后,我沒忘借此機會教育他:“兒子,看到了吧,只要肯努力,夢想就能實現。凡事都不能輕言放棄!”兒子很懂事地“嗯” 了一聲。
相對于物質獎勵而言,非物質獎勵更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浙江省海寧市煙草專賣局
讓物質獎勵更有意義
魏洪海
我的兒子今年11歲,讀小學五年級,學習成績很不錯。
這些年來,我在他的學習方面也投入了許多精力。但是,我從沒用過純物質的手段激勵他學習。我覺得單純地通過物質獎勵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家長經常使用這種方式來刺激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將學習活動物質化和條件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總是想辦法讓物質獎勵變得更有意義。比如,今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試期間,我與兒子進行了溝通和交流。我詢問了兒子對期末考試的一些想法,并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我還對兒子說:“不管你的成績如何,我們都應該為你順利完成一個學期的學習任務而慶祝。”我讓兒子開動腦筋,自己想個有意義的慶祝辦法。兒子聽后非常高興,也很認同。幾個小時后,他對我說,他想與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到超市去逛逛。一來可以放松一下,買點有意義的小禮物,送給幾個要好的同學留作紀念;二來可以對取得好成績的同學進行祝賀,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進行安慰。聽了兒子的想法我感到特別高興:一個能如此為別人著想的孩子,肯定有很多朋友,不會感到孤獨。
盡管兒子也取得了一定的物質獎勵,但是這種獎勵方式與單純給予孩子物質獎勵有極大的不同。這種獎勵辦法,既提高了兒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兒子對學習的認識和興趣。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富裕縣煙草專賣局
專家建議
四川大學心理專家格桑教授指出,在某一階段,物質方面的獎勵,能使孩子在精神上產生滿足感、情緒上產生愉悅感,從而增強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會使孩子在思想上受到鼓勵,從而產生再努力、繼續進步的欲望。但若長期受到物質刺激,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讀書就是為了獎勵。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不斷創新激勵方式,不要單純在物質方面進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勵更應受到重視。
物質獎勵不能隨便給
王小鋒
我的一位朋友經常給孩子物質獎勵。只要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他要什么玩具我朋友都舍得買。起初,孩子學習非常努力,學習成績也不錯。但一段時間之后,孩子不想要玩具了,向我朋友提了一個新要求:“爸爸,今后我考得好的話,你每次給我200元吧,否則我就不好好學習。”學習成了“交易”,這讓朋友感到恐懼,也意識到物質獎勵不能隨便給。
給孩子一定的物質獎勵,固然可以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孩子的某種良性行為。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思想,漸漸地只對獎勵本身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缺乏興趣。所以說,家長應慎用物質獎勵,要多給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勵,如經常表揚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不埋怨、不打罵等,這樣也可以激勵孩子進步。
作者單位:河南省義馬市煙草專賣局
非物質獎勵更有效
潘寧暉
獎勵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分為精神獎勵、情感獎勵、活動獎勵和物質獎勵等。我個人在實際生活中最少用的是物質獎勵,因為我認為物質獎勵容易使孩子產生“為錢而做”、“為父母而做”的心理。
我的兒子今年5歲。一天,我去幼兒園接他的時候,發現他情緒很低落。幼兒園老師解釋說:“今天我們班辦了場拍皮球比賽,進入前10名的都得到了獎狀。熙熙沒能進入前10名,所以我們沒有給他發獎狀。”回家的路上,我笑著對兒子說:“兒子,這次沒得獎沒關系,咱們回家再練練,爭取下次得獎。”兒子回家后果真很努力,一遍一遍地練習。他邊練邊嘟囔:“我要拿冠軍,我要升國旗。”原來,老師說獲得拍球冠軍的小朋友可以升國旗。
第二次拍皮球比賽中,兒子又沒能進入前10名。看著沮喪的兒子,我在他臉上親了一下,說:“兒子,不要緊,我們再努力。”為了鼓勵兒子繼續練習拍球,我特地去文具店買了張獎狀,寫上“獎給我的兒子,拍皮球努力獎”。我把獎狀送給兒子,說:“兒子,因為你拍皮球很努力,這是爸爸發給你的獎狀。”拿到獎狀的兒子很興奮,也更努力了。
第三次拍皮球比賽中,兒子得了第一名。看見我,兒子興奮地說:“老爸,老師發給我冠軍獎狀了。今天,我還升國旗了呢。”看到兒子如此開心,我也笑了:“祝賀你,兒子。”事后,我沒忘借此機會教育他:“兒子,看到了吧,只要肯努力,夢想就能實現。凡事都不能輕言放棄!”兒子很懂事地“嗯” 了一聲。
相對于物質獎勵而言,非物質獎勵更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作者單位:浙江省海寧市煙草專賣局
讓物質獎勵更有意義
魏洪海
我的兒子今年11歲,讀小學五年級,學習成績很不錯。
這些年來,我在他的學習方面也投入了許多精力。但是,我從沒用過純物質的手段激勵他學習。我覺得單純地通過物質獎勵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家長經常使用這種方式來刺激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將學習活動物質化和條件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總是想辦法讓物質獎勵變得更有意義。比如,今年寒假前的期末考試期間,我與兒子進行了溝通和交流。我詢問了兒子對期末考試的一些想法,并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議。我還對兒子說:“不管你的成績如何,我們都應該為你順利完成一個學期的學習任務而慶祝。”我讓兒子開動腦筋,自己想個有意義的慶祝辦法。兒子聽后非常高興,也很認同。幾個小時后,他對我說,他想與幾個比較要好的同學到超市去逛逛。一來可以放松一下,買點有意義的小禮物,送給幾個要好的同學留作紀念;二來可以對取得好成績的同學進行祝賀,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進行安慰。聽了兒子的想法我感到特別高興:一個能如此為別人著想的孩子,肯定有很多朋友,不會感到孤獨。
盡管兒子也取得了一定的物質獎勵,但是這種獎勵方式與單純給予孩子物質獎勵有極大的不同。這種獎勵辦法,既提高了兒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增強了兒子對學習的認識和興趣。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富裕縣煙草專賣局
專家建議
四川大學心理專家格桑教授指出,在某一階段,物質方面的獎勵,能使孩子在精神上產生滿足感、情緒上產生愉悅感,從而增強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會使孩子在思想上受到鼓勵,從而產生再努力、繼續進步的欲望。但若長期受到物質刺激,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讀書就是為了獎勵。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不斷創新激勵方式,不要單純在物質方面進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勵更應受到重視。
相關文章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在經濟的增長,國人是應該可以感覺到幸福快樂的,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