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家庭療法可預防兒童焦慮癥
一個家庭,缺少了孩子就是不完整,更何況是孩子的笑聲呢?然后卻又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患上了焦慮癥,,并且年齡大部分在6-13歲之間的小孩。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解釋,焦慮癥包括恐慌癥,社交恐懼癥及普遍的焦慮障礙。研究人員表示,個體的焦慮癥患者不是此研究的關注點。
上個星期六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心理健康不僅對人的生活、日常交際造成影響,有時還會導致“軀體化障礙”。比如經常焦慮的人,可能會伴隨頭痛、胃痛等癥狀,但當他們去醫院做檢查,發現沒有這些生理疾病。因此,我們最好從兒童時期起開始預防心理健康問題。近日,Live Science刊出一則報導, 指出“家庭療法”有助于那些父母患焦慮癥的兒童預防焦慮。
家庭療法的家庭在這一年中參加了8次有專業治療師介入的治療,每次治療為時2個小時。
焦慮有在家庭中蔓延的傾向:父母患有焦慮癥的兒童中,高達50%也會患上焦慮癥,研究人員解釋。然而,這僅僅是患上焦慮癥的其中一個原因。
疾病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說,決定一個孩子會否患焦慮癥的原因不是單一的,研究主筆人康涅狄格大學心理學教授表示。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內在性格也有影響。
例如,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負面經歷或父母有不好的行為表率也會增加未來患焦慮癥的可能性。
博士認為,要把重點放在會增加兒童焦慮的遺傳與教育行為上,并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這項研究中的大部分成年人都以不健康的方式處理過日常生活里的焦慮問題。如因害怕考試不及格而考前生病,害怕被拒絕而沒有交什么朋友。
焦慮兒童會以相似的方法處理焦慮問題。例如,他們開始避免會引起他們恐懼的事。如果他們害怕被拒絕,他們有可能完全不去嘗試新的事物,從認識新同事到嘗試新的食物。
在治療期間,這些家庭學習如何鑒別焦慮信號,并通過具體的解決問題方法減輕焦慮。他們還學習到一些安全的方法逐漸讓孩子們直面引起他們焦慮的事物。
最好是能幫助那些焦慮的孩子們學會區別危險和現實。我們用在焦慮癥兒童身上的標準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就是幫助他們區分假的警示和真的警示。專門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焦慮與心境障礙的Howard如是說道。
孩子們必須學會辨別哪些事物是真實危險的,哪些不是。
盡管這項研究顯示,參與家庭治療的兒童患焦慮癥的幾率較低,但隨著時間過去,效果是否可以維持尚不清楚。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還將繼續該項研究,跟蹤這些兒童觀察他們未來的發展情況。
如何避免孩子患上家庭焦慮癥,一個和諧、充滿幸福和愛的家庭是很重要的,夫妻恩愛是很容易很孩子帶來好榜樣的。
-
適度快樂的人比高度快樂的剛健康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居安思危、適度快樂的人往往比滿于現狀、高度快樂的人學歷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
-
命運就是心理的強迫性重復每個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都發展出了一整套保護自己的措施。這些措施可以是成熟的、強大的,也可以說是不成熟的、脆弱的。
-
輕松趕走壓力的妙招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壓力太大,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辦法去趕走減壓力,那么我們要怎么樣才能看到自己的心理壓力呢,其實這些妙
-
國人的幸福都是這樣被盜走的現在很多國人都感覺自己并不是非常的幸福,但是其實隨著我們現在經濟的增長,國人是應該可以感覺到幸福快樂的,那麼是什么盜走了
-
要獲得快樂 對欲望說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有快樂,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欲望,一個特別有欲望的人是很難獲得快樂的,因為她們對于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