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升入初中:給孩子設計一場“成長禮”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和家長都會帶著幾多期許。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孩子即將邁進初中大門,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
如今,物質上的準備輕而易舉就能完成,而心理上的準備卻更需引起重視。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清晰的心理暗示和一定的心理刺激,讓孩子能明確地意識到:我和過去不一樣,我長大了,我是中學生了。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不妨刻意為孩子做一件事,如可以安排一次旅行、一次聚會或送一件禮物等,賦予孩子一定的儀式感,能激發孩子對新生活的無限遐想,這對孩子的自我定位和自我發展有積極作用。
家長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要做到收放自如,這也是家長需調整的心理。在小學升入初中這一時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會出現兩大誤區:一種認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充分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自行主事;一種則認為孩子不經事,事事關心,無微不至。家長應該明白,這一時段孩子的心理變化會很明顯,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希望家長能給自己成長的空間,許多事可以自己拿主意了。但事實上,這一時段的孩子自控能力還是非常欠缺,對事物的看法和判斷力還不夠成熟。
鑒于此,家長的管理和教育應該作適當調整,既要放手讓孩子自行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又要在關鍵處提點孩子。譬如準備讓孩子寄宿的話,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洗滌清理和整理內務等事情。寄宿的頭幾天,家長不要一天幾個電話關心,動不動自己抽空或托熟人到學校探望,或只要孩子一個電話就會大驚小怪趕到學校噓寒問暖。家長要做到“該放手時要放手”。
另一方面,家長還需密切關注孩子,尤其要對孩子的日常細節仔細觀察,從小處留意孩子的心理動態,并作及時疏導。還是以寄宿為例,如果孩子談及寄宿,不耐煩或故意回避,家長要認識到這是孩子對寄宿生活的畏懼,應該重視,要認真開導,幫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學生:保持積極心態
孩子能否順利跨過小學升入初中這道坎,家長的扶持很重要,家長要做個有心人,大處宏觀掌控,小處細致入微。
那么,學生在這一時段,應該有哪些心理準備呢?
首先,要有角色轉變的意識。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暑假改變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主動閱讀優秀文學作品,嘗試預習一些初中的功課。初中階段的學習強調主動性,要學會善于學習,而不是被動地學。如初中課表中有自修課,如何自覺而合理安排時間,不妨利用假期試一試,培養一下自控能力。學生如能認識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就能盡早做好思想準備,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其次,要對新的環境懷有憧憬和期待。存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其實是擁有一份積極的心態。有了這份積極的心態,就會主動容納接受新的環境,一旦學生踏進中學校園,自然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去熟悉新的環境,這樣不僅會消除因身處陌生環境而產生的孤寂和不自在,還能以友好的態度對待身邊的小伙伴,有利于學生融入新的集體生活,并能讓他們在新的學習環境中感覺輕松自如。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不要讓孩子過多回憶小學生活,否則容易陷入回憶,而誘發對未來生活的畏懼心理。
總之,面對小學升入初中這道坎,孩子應該收拾心情,將過去的成績珍藏,把過去的失敗封存,用自信的微笑面對即將來臨的初中生活,一切從頭開始。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