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博士稱青少年的“反抗期”必要
日前,哈爾濱市一位心理學博士為青少年的“逆反期”正名,他認為青少年的“逆反”行為在其成長發育期里非常必要,是“成材關鍵”,非但不應挫傷,還應予以鼓勵,“逆反期”也應該被正名為“反抗期”。
黑龍江大學國際禮儀與跨文化溝通研究所所長、醫學心理學博士張大生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主持共青團市委的“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熱線,使他大量接觸被視為有強烈“逆反”傾向的青少年。張大生說,這些有強烈“逆反”傾向的青少年普遍與家長的關系十分緊張,有些青少年甚至為此離家出走,釀成悲劇。有一名16歲的男孩,數學成績非常好,有些偏科,對家長的“諄諄教導”從反感發展到了頂撞,進而連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也都一律逆著家長的心愿做。對此這位孩子的家長不是采取平等交流的方式來解決,而是對這名孩子采用高壓甚至體罰手段來“統一思想”,最終這名孩子放棄了學習。張大生告訴記者,這就是家長應對孩子的“反抗期”失敗的例子。
他說,遍查國外心理學著作,從未有過如中國這般的“逆反期”概念,而只有“反抗期”這一心理學概念。一字之差,大不相同。中國家長眼中青少年的“逆反期”,是“大逆不道”的,是需要行為矯正的。而國外的心理學家與絕大多數家長認為,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是“成材關鍵期”,青少年通過對父輩管制的反抗,獲得自信、自立等重要心理依據,培養其獨立思考、勇于負責的寶貴品質。張大生說,如果家長在此期間對有“反抗”傾向的青少年施行強力打壓,很可能會破壞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進程,導致他們獨立性、創造性等寶貴品質的嚴重缺失。
黑龍江大學國際禮儀與跨文化溝通研究所所長、醫學心理學博士張大生告訴記者,長期以來主持共青團市委的“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熱線,使他大量接觸被視為有強烈“逆反”傾向的青少年。張大生說,這些有強烈“逆反”傾向的青少年普遍與家長的關系十分緊張,有些青少年甚至為此離家出走,釀成悲劇。有一名16歲的男孩,數學成績非常好,有些偏科,對家長的“諄諄教導”從反感發展到了頂撞,進而連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也都一律逆著家長的心愿做。對此這位孩子的家長不是采取平等交流的方式來解決,而是對這名孩子采用高壓甚至體罰手段來“統一思想”,最終這名孩子放棄了學習。張大生告訴記者,這就是家長應對孩子的“反抗期”失敗的例子。
他說,遍查國外心理學著作,從未有過如中國這般的“逆反期”概念,而只有“反抗期”這一心理學概念。一字之差,大不相同。中國家長眼中青少年的“逆反期”,是“大逆不道”的,是需要行為矯正的。而國外的心理學家與絕大多數家長認為,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是“成材關鍵期”,青少年通過對父輩管制的反抗,獲得自信、自立等重要心理依據,培養其獨立思考、勇于負責的寶貴品質。張大生說,如果家長在此期間對有“反抗”傾向的青少年施行強力打壓,很可能會破壞他們正常心理發育的進程,導致他們獨立性、創造性等寶貴品質的嚴重缺失。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