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逆反心理的誤區
學生基本情況
本案例的研究對象是我班的學生小盧,男孩,14歲,獨生子。在校表現一般,平時上課開小差,有時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較差。
問題行為表現
家庭關系極為緊張,只與母親有極少的語言交流,與父親基本無話可說,對父親的態度“就像對待仇敵一樣”。在家不聽話,不學習,總是看電視打發時日。父母越是管得嚴,他越是對著干。
背景資料調查
我從與小盧的幾次談話中得知,他對父親的反感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父親的脾氣不好,在家動不動就罵人,摔東西。
第二,父親不理解也不尊重他。例如他身體不舒服,卻強迫他去鍛煉;成績不好就經常當著親友的面數落他,讓他感到無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第三,父親有時不講道理,把自己的失誤歸咎于他。
第四,父親在生活上要求太嚴,也較為刻板。例如每天一定要洗頭、洗澡等,讓他感到有點不可理喻。
總的來說,他認為父親太不近人情,讓他無法忍受。而母親則沒有主見,無論什么事都對父親言聽計從,一點也不懂得為他著想。事后,我從其他家長口中了解到小盧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
分析與診斷
從上述調查結果來看,這是一例較為典型的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而引發心理問題的個案。案例中父親的專橫、不尊重、期望值過高等都引起小盧的極大不滿,進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但又找不到渠道排解時,便在感情上對父母的教育產生抵觸情緒。但是父母并沒有意識到,反而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因此對他更加嚴格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的生活事件一再重復出現,終于使得小盧的不滿情緒逐漸外化為敵對行動,最終造成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不論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確,他都只有一種態度——與之對著干。因此,要做好小盧的心理輔導工作,必須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小盧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第二,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習慣和教育方式。
輔導過程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