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電視孤獨” 影響孩子性格
真實故事
娜娜的兒子彤彤今年4歲半,他特別怕見人,不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不喜歡別人到家里來,也不喜歡出去。他就愛看電視,尤其是各種卡通片。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看著電視自言自語。
每天,彤彤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半天,兩只眼睛盯著熒光屏,對其他什么都不感興趣。娜娜和丈夫都是上班族,每天早出晚歸的。因此,平時彤彤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的。奶奶干活的時候,就給他開著電視。后來彤彤上幼兒園了,奶奶每天將他從幼兒園接回來,第一件事也是打開電視。
現在,看電視簡直就是彤彤唯一的愛好。彤彤對其他活動都不感興趣,他經常一邊看卡通片,一邊學卡通人物說話,自言自語。奶奶還夸孫子乖,一點也不會煩她。彤彤現在一張嘴,就是電視上的廣告詞,或者是卡通人物的臺詞。娜娜讓奶奶限制彤彤看電視的時間,奶奶還說彤彤從電視里學到了不少東西。問題是彤彤的個性變得越來越古怪,他本來就不是很開朗的孩子,現在更加內向,見了外人都不敢抬頭,有人到家里來他就很不喜歡。而且彤彤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也不喜歡出去。娜娜真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有心理問題?
細細分析
心理處方
家長應該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尤其是像彤彤這類的學前兒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最好為半小時至1小時,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6點半至7點半,不應該讓孩子無節制地盯著電視。
家長應盡量和孩子一起看電視,以便對電視節目進行恰當的評論,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辨別判斷和批判能力的人。有空隙時間時,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給他們講講故事,和他們多做游戲,或帶到戶外進行活動,鼓勵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平時注意培養孩子對生活產生多種興趣,并擴大活動范圍,轉移孩子對電視的注意和依戀。
從彤彤的行為可判斷孩子有“電視孤獨”,就是不愿離開電視,對其他活動不感興趣,不愿和人交流,甚至會出現各類適應障礙,如懶散、麻木和消極狀況。
大量時間花在看電視上,會造成孩子性格孤獨,怕羞,缺乏生活經驗、常識和學習能力,久而久之必然影響其性格的發展,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最終可能對適應社會環境有影響。因為電視快節奏和在視聽方面給人的特殊印象,會影響主動思維習慣的形成。如果孩子的大腦習慣于欣賞大量輕松的電視娛樂節目,他們的思維能力就有減退的可能。
只有4歲半的彤彤由于思維能力還較差,但行為模仿性較強。當他過多地看電視時,就會造成大量的電視信息深深地滲透到他的性格和行為之中。電視看得越多,對他的影響亦越大,如不及時矯正,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如下影響:由于處在孤獨之中,常常既忘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他人的存在,完全在虛幻的情景之中想入非非,會缺失對環境的觀察和理解,對孩子以后和人相處造成障礙。由于看電視不需要動腦筋思考,還可能會影響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的培養。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