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影響孩子一生的素養
據專門作過早期閱讀課題研究的簡健萍介紹,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和研究機構都把早期閱讀看作一個人能力的基礎。早期閱讀素養高的人,不僅求職的能力、轉換行業的能力強,而且從心理學角度講,也更容易擁有快樂、充實的人生,發生心理抑郁的幾率較小。
閱讀的培養從0~6歲開始
家庭環境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然是家長。很難想像,如果父母不喜歡看書,只顧看電視,那么孩子怎么會“自己”喜歡上書呢?還有些家長把幼兒閱讀簡單地認為是教孩子識字,然后讓他們自己會看書。其實閱讀興趣的培養遠沒有這么簡單。因為一個識字的人不一定喜歡看書,也不一定能夠看書。所以要想孩子愛上閱讀,父母首先需要對閱讀也產生興趣。最理想的環境是:充滿書香的家,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里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而且父母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物挑選:既要精又要雜
簡健萍認為,家長給孩子挑書首先要挑高品質的讀物,也就是中西方經典的優秀讀物。此外一定要顧及“多樣性”。故事、童話、唐詩、科普,要盡可能把孩子培養成“雜家”,而不要在閱讀上“挑食”。幼兒讀物的“厚度”應該隨著年齡逐漸遞進。3歲以下的孩子一本書20頁足夠多了,中大班開始看多幅連環畫,再大一點,就可以嘗試有章回的長篇故事了。
陪讀方式:用心朗讀+互動游戲
早期閱讀啟蒙,親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如何把陪讀進行得生動有趣,不至于讓孩子覺得枯燥呢?專家們給出如下建議:
閱讀前先讓孩子自己取書,讓他在自己的小書架里挑一本想看的書。或者先給一些提示,比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關于小兔子的書吧”,再讓孩子去找書。
家長朗讀完一遍后,或者讀到一半時,可以根據故事內容提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猜猜看,接下來會有什么可怕的事發生”,或者“如果你是圖畫書里的這只小兔,你會怎么辦呢”。
不做“識字機器”
家長在進行親子閱讀時,千萬不要過早逼著孩子學字。學齡前的孩子,是從圖畫中理解故事更多。文字在他眼里也不過是一個個圖形,如果只是機械地記憶,認識再多字的孩子,也不過是臺“識字機器”,只認得一個個單獨的字,卻不理解文字的真正含義和用法。
簡健萍指出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如今中國的成年讀物也越來越講求“讀圖”,這正是在幼年時圖畫閱讀嚴重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對于學齡前的孩子,應給予他們足夠多的圖畫閱讀,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應逐步由圖向文字過渡。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