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些內向的人向往外向性格
有很多案例,一些朋友來訴說自己因內向造成的煩惱。有朋友說自己平時一直很內向、安靜,可是卻很想讓自己也同那些外向的人一樣,那么開朗活潑、陽光快樂,而且,其中會說到自己平時看到他們一起玩笑會很羨慕,對別人不理會自己覺得自卑自憐,以至于更不敢去靠近別人,而內心又越期望那種美好,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矛盾下來,最終自己不堪重負而求助于心理咨詢。
其實,細分析下這類朋友,她們并不是真正的內向者,那些真正的內向人,不會因自己內向而難受,而是能愉悅于自己的內向和安靜,并且對別人的嘻鬧覺得吵,而不會心生羨慕。所以,如果對自己的內向安靜覺得不開心,特別想改變成為開朗外向的這類內向人,本質上,他們并不是內向人,而是因生活或者經歷中一些事,曾經有過的不良刺激或者引導,抑制了他們本來外向的本質。他們小時候,可能不覺得這樣多難過,但慢慢大了,成熟了,自我發展實現的需求明確了,就會因長期的內向習慣,和自己本來外向的本質,產生心理上的矛盾,自己又不能理解不能解決,這樣的矛盾積壓多了,久了,必然會引發心理問題。
也就是說,這類內向,實質是被外因抑制而成的內向,不是本性的自然表現。當他們看到符合他們本性的那種外向型性格的時候,那種開朗、陽光、快樂,就會深深的吸引他們,促使他們尋找通往這些品質的方法途徑。這類朋友來求助時,也基本是問:我如何才能變得快樂起來呢?如何才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呢?如何能象他們那樣天天有說不完的話呢?如何能有那么多的朋友呢?諸如此類,其指向,就是想改變自己的習慣性內向,趨向于自己內心所喜愛的外向。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咨詢師首先幫助他們認清自己的內心真正需求,正確面對自己的內心,再對原來的習慣做法達到理解,這樣就能解決現實與希望的矛盾沖突,只要不否定原來習慣性的內向,而是理解容納自己,對今后的改變希望也會在內心明確建立,這樣,矛盾會消失,理解、發現并建立新的真正的自己,才會變更順利、自然。
當然,在改變初期,求助都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如何應對自己的“不習慣”以及“易退縮”的心理,多幫助求助者,鼓勵求助者,并且幫助他強化對目標的理解和信心,渡過開始的這一段,以后就會越來越容易了。
作為咨詢師,最大的喜悅莫過于能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其實,這些能主動求助于心理咨詢的朋友還是比較理智的,說明他們在主動尋找通往快樂的方法,自己知道這樣下去不行,對自己的不良情緒感覺很煩惱,他們能說出來并尋求幫助,就是成功走向快樂的開始。但是,有些朋友,或者說大部分朋友,有的受條件所限,有的受內心局限,總之不敢或不能走出來求助,長此下去,就極易引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癥,到那時再治療時,就會麻煩痛苦很多。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