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孩子易爭強好勝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能力,有意無意地使用忽略孩子的辦法,也就是“不管”,好像這樣就能使孩子健康成長。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每個孩子都是需要被關注的,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被過度關注成為“小皇帝”,就采取相反的辦法,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被忽略的感受。他們為了能使自己得到應有的關注,往往傾向于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比別人強,一定會得到關愛。從而逐漸生出一種處處爭強好勝的性格。
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哪些長遠影響呢?最明顯的就是孩子長大后會具有比較強的依賴性與攻擊性,而家長想培養的孩子的獨立性只是表面現象。孩子的內心是柔弱的,他們長大后會強烈地尋求被關注、被理解、被愛的情感體驗,一旦找到了就非常依賴。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充分表達出被忽略的不滿,會導致他們成年后繼續表現出爭強好勝,并容易形成和人發生沖突的特點。這些事情可能是家長沒有想到的。
那么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在心理上出現這種扭曲呢?
首先,家長不要固執地認為“不管”孩子就能使其有獨立性,其實長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
其次,家長不要使用兩極性思維,簡單地說就是“這樣不好,那么就那樣”、“那樣不行,那么就這樣”。任何事情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教育孩子不是簡單“這樣還是那樣”的問題,家長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內心世界。無論孩子做對還是做錯了事情,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建議。
第三,孩子需要適度的關愛,家長不用刻意期待孩子怎樣獨立,而是要理解孩子,尤其要理解孩子內心的柔弱和對關愛的渴望。這樣,孩子才會從內心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