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缺失 孩子性格易“缺鈣”
父親教育角色的缺失如果不受到格外重視,可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性格‘缺鈣’。”這一論斷,已經不止一次被教育界人士提起。但收效似乎甚微。 原因何在?
父親角色缺位 父子最終都很傷
經常會碰到因為父愛角色缺失而引發孩子個性問題的案例。
前不久就來了一個三口之家,母親打扮得很時髦,13歲的兒子也是從頭到腳一身名牌,一看就知道家庭條件不錯。周敏明一問,果然如此,男主人從商多年,事業做得很成功,不過,因為生意忙碌,一年回不了幾趟家。
“兒子從小跟著我長大,他爸爸在外面開創事業,我主內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想想應該是很不錯的搭配,但兒子的性格,我們是越來越摸不透,這一學期,他竟提出想輟學,不讀了。”
母親說,開家長會,老師特意把她留了下來,談起兒子的情況,老師總結了幾個特點:敏感、不合群、缺少自信、不敢于競爭。
“他爸爸這么有成就的一個人,怎么他會缺少自信呢?”
在孩子父親的回憶中,深刻感到這位中年男士的失落與無奈。
“就那么一眨眼,兒子就大了,等到我有時間為兒子做些什么時,卻發現回不去了。”父親說,兒子上小學第一天,他開車送兒子去學校,一路上想跟兒子說說話,但兒子沒有一點回應。
“我越想靠近,孩子越躲閃。”父親苦笑。這個結果,他始料未及。更令這位父親苦惱的是,在兒子面前,他沒有一點權威,為兒子“立規”,也是“一紙空文”。
經常碰到這樣的家長。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上門求助,一坐下就開始倒苦水:“年紀很小就開始談男朋友,談了一個又一個。”在母親眼中,女兒的每次戀愛都被對方忽悠,很受傷。
王聰女細問下,知道女孩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缺少父親關愛的她,很希望找個可靠的男朋友保護自己,卻因為內心有著嚴重的不安全感,以致難以把握男女之間的尺度。
“父親角色的缺位,對男孩女孩的影響都不小,甚至代價很昂貴。男孩子會少了一種榜樣的力量,無法從父親身上學到獨立、寬容、陽剛、堅毅、擔當等品質,女孩子會因為缺少父親的陪伴變得內向、任性,有些還會影響今后的婚戀。”王聰女說。
這一缺失 究竟因何而起
阻攔父親陪孩子的原因多種多樣。
采訪中,一位中年男士把“怨氣”撒在老板身上。他說:“在我原來那家單位,大部分人沒孩子,他們不懂與孩子團聚的重要。孩子出生后,單位幾乎沒給我多少假期。”
也有人歸咎于中國人一項獨有的人際相處方式:“酒桌”應酬。一位父親說:“我深知需要給孩子更多時間。”但一下班,他還是和同事、客戶一起去喝酒。“這有關事業,很多時候推不得。”
另外,現在的寧波人生育時間較晚。孩子出生時,他們大多處于最繁忙時期。一位32歲擁有孩子的張先生說:“這就是為什么當我有孩子時,情況并沒有多大改變。”
父親這一角色越來越被“擠”出家庭,還有其深層次原因。
當下,“事業有成、能賺大錢”成為了成功男士的一個重要標志。
“但世上本就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一切需要打拼。”周敏明說,作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婚后,男人的生活重新回歸事業,尤其當孩子出生,意味著經濟負擔加重,男人更要努力賺錢,這也是家人的期許。
“男人,本身缺乏耐性,升級為父親時,不像女人立時充滿母性,對承擔父親這一角色,男人天然有個適應過程,需要女性有意識地‘帶動’與鼓勵。”王聰女說,而這個時候,“雙線作戰”的新手媽媽也需要通過支持系統來吸收能量,尤其是來自丈夫的,于是,誰都自顧不暇。
“很多女性,這時不要說培養老公承擔起父親這一職責,讓其參與,感受體驗,更多時候,因男人的粗手粗腳,嫌其添亂,而加以抱怨和拒絕。”
學齡前,不少父子、父女之間的這種“被隔離”,同時因孩子祖輩的“幫替”,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不少年輕爸爸“退居二線”,甚至成為“甩手掌柜”。
“任何角色的建立,都是要從頭開始培養感覺的。”周敏明說,父親這一角色也不例外。但現實是,一開始的“置身事外”,令不少父親想到要培養親子關系、行使父親職責時,發現力不從心了,結果,日益陷入惡性循環。
眼下,寧波還出現了一種新動向,加劇著父親這一角色越來越外移。
“有女性在有意無意間將孩子作為了發泄內心對丈夫不滿、以及改造丈夫的手段和籌碼。”周敏明說,這些女性在與丈夫的婚后“磨合”中因屢屢受挫,在孩子出生后,往往會因自己的“不甘”,在原本就相對薄弱的父子關系上“橫生枝節”,“雪上加霜”,“這只會令父親們感到自己是個‘多余人’,更加遠離母子這一情感聯盟。”
逃避不是辦法 及早修正方上策
母親的照顧能培養孩子細膩的感情,但父親卻是最好的玩伴。在父親的陪玩中成長,孩子會變得更大膽、更有安全感、更有承受力。
“很多時候,父親們不知道孩子對他們的需要。中國人總是有一種觀念,男主外,女主內,男人為家庭提供一個好的物質環境就夠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日常事務完全可以由母親代勞,其實這是錯誤的。”
跌倒時的鼓勵、委屈時的安慰,有時更需要父親的一雙大手,溫暖異常。
“更重要的是,逃避最終只會讓問題變得更為棘手。”周敏明說,江湖中有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在他接手的案例中,這句話日益得到凸顯。
“這些案例中,每當父親對孩子有所期望時,孩子往往是以厭學、沉迷網絡等諸多‘問題’加倍‘償還’父親當年對他的逃避與不盡責任。”
“現代社會,父親們的生活狀態:一邊是繁忙工作,一邊是父親職責,承受的壓力的確重,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確有點難,但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因為讓孩子幸福也是讓自己幸福。”
搭建父子間雙向情感交流的橋梁,母親大有可為。
“父子間雖有天然血緣連接,但要培養起具備責任感的父親角色,需依靠親子間的互動。”王聰女說,女性從懷孕那刻起,就應該讓丈夫參與進來,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與丈夫分享,等孩子呱呱落地,即便身邊“幫手”眾多,也要每天分配給丈夫一些與孩子的互動“任務”,哪怕只是逗樂,給彼此一個親情刺激。
“如果新手爸爸做的不到位,也少責難,多鼓勵,尤其在家人朋友面前,保護好丈夫與孩子互動的積極性。”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段時期,父親都有不可推卸的任務:
嬰兒期:父親應該多抱抱孩子,經常和孩子保持身體接觸,讓孩子和自己保持親密感。
幼兒期:孩子面臨重要的人生發展任務性別角色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比母親更重要,而且這段時期是父親與孩子增強親子關系最好的時期。
兒童期:給孩子樹立榜樣,遵守交通規則、對家庭負責、努力工作等,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讓子女從中獲得內心的安全感。
威嚴的父親們回家后要放下“權威”,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平時多陪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體育活動,比如帶兒子打籃球踢足球,帶女兒去公園體驗互動游戲。盡量堅持每天抽時間與孩子一起吃飯、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如果是離異家庭,孩子由母親帶大,要嘗試為孩子尋找“替代玩伴”,如經常找舅舅等男性親友陪伴孩子,體會男性的陽剛、勇敢、堅強、果斷,有利于孩子“剛性”性格的形成。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