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說怎樣拒絕
“是”和“不”是表明肯定和否定的兩種觀點。古希臘哲學家華達哥拉斯說過:說最短、最老字一“好”或“不”,都需要做最慎重的考慮。當你經過認真考慮,認為此事不妥時,不妨大大方方地說聲“不”。否則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心理學家認為,不會說“不”,這是人際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現。這些人在拒絕別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礙。他們擔心拒絕了朋友會傷害對方,失去友誼。所以,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對他們的心理施加了不必要的壓力,嚴重者還可演變成精神疾病。
那么,該如何拒絕朋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
首先是調整心態。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自身的性格和心態有關。他們以為這次拒絕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開口了。同時,他們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已的評價,總想給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實際上,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就破裂。所以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該拒絕就拒絕。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相互坦誠的,決不會強人所難。所以,這種擔心和顧慮是多余的。
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干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棱兩可,拐彎抹角。不要使用讓對方還抱一線希望的詞語,如“讓我試試”、“我再想想辦法”等。否則,對方會誤認為你已答應了,反而誤事。簡而言之,拒絕要果斷、明確,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一定要委婉、巧妙。
學會拒絕可以減少許多心理上的壓力,在人際交往中爭取到主動權。這既能讓你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又不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失去立場。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