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值得關注
新學期開始,在過完一個熱鬧的新年之后,同學們都背著書包懷著高高興興的心理返回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然而,對于有的孩子而言,回學校上課似乎艱難了起來。當他們興沖沖地返回學校報到時,卻發現被學校“開除了”,本應現在回到課堂的他們卻被拒之門外。
新學期伊始初中生雙雙被學校拒收
陳海是白云區一民辦中學初一的學生。父母都是江西瑞金人。十幾年前,父母從江西來到廣州,做起了副食批發的生意。陳海也因此在廣州上學。平日里,父母因生意繁忙,也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
這學期開學,當父親帶著陳海去學校報到時,令他詫異的是,財務處不愿意收取小海的學費,理由是上學期其孩子表現不好,學校已經決定不再接收其入學。“如果不要我的孩子,為什么上學期結束時不通知我們一聲,現在所有民辦學校都開學了,哪有學校愿意接受啊。”才讀初一的陳海面臨失學之虞,父親非常焦急。父親去了學校幾趟,甚至和老師們吵了起來,但仍然沒有效果。
班主任孫老師表示,拒收陳海是因為上學期他參加了校外的一個勒索團伙,在班上收取同學的保護費,造成了惡劣影響。“有七八個學生寫書面材料投訴他,甚至有家長哭著到學校反映情況。”孫老師稱,校方如果不勸退小海,就會影響學校的校風和招生。“我們是民辦學校,不收取他的學費就可以不讓他來讀書。”
昨日上午,陳海父親再次來到學校找老師理論時,親戚打來電話告訴幫陳海聯系了老家的一所學校。盡管陳海有一萬個不情愿,也必須乘上昨晚的列車返回江西老家,與廣州說再見。無獨有偶,朱女士從2007年開始在廣州從事服裝生意,常常出差在外。生意忙碌的她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便送兒子劉強上了一所公辦的體育類寄宿學校。初一下學期開學,朱女士送兒子到校,校方卻告訴她,劉強曠課太多,成績不好,紀律性不強,因此予以勸退。朱女士甚至央求記者幫其聯系學校,“花錢不在乎”。
學校、家長互不理解的背后
班主任孫老師稱,雖然多次向其父母反映,但他們一直采取消極對待的態度,這讓學校沒有良策教育小海。“學校周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團伙呢?孩子在學校出的問題,學校有責任負責,而不是開除學生。”陳海父親同樣表達不滿。
另外一所公辦學校開除劉強的態度更為堅決。朱女士稱,原因是有一次小強上課睡覺被數學老師責罵,性格內向的小強跑出了校園。朱女士還表示,當她帶著兒子向老師道歉時,老師要求小強在全班同學面前道歉,否則便不接受。之后朱女士只好時不時地給孩子請假,讓其在家休養。一學期下來,除了剛開學上的那9天課,劉強大部分時間竟都是在家度過的。朱女士將只上9天課的責任歸咎為“老師不夠寬容”。
“兩個孩子被拒收的深層次原因是‘精神留守兒童’的問題。”“精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正成為社會轉型期中嶄新但嚴峻的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當前社會轉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的時期,除了農村留守兒童等全國性問題外,在城鎮,因父母忙于生計、應酬而交由祖輩、親友、保姆乃至老師代養的“精神上的留守兒童”正逐漸顯現,并衍生出一系列嶄新但嚴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深思。
避免悲劇要防微杜漸
與農村留守兒童長年與父母分離,學習生活環境艱苦不同,這些城市“精神留守兒童”一般不會與父母分離時間過長,而且有較為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但他們由于被過度保護,物質生活滿足過多,以致精神上存在了巨大空虛,使他們獨立生存能力在不斷下降,并誘發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社會轉型期下,除了城市化帶來父母與子女空間距離的“疏離”外,還產生了“心理疏離”。“當下的大部分青少年,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或者亞健康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支撐性的人際關系。”
在有關“遇到問題你會最先告訴誰”的調查中,美國、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親;但在中國,第一位是同性好友,第二位是異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親,而父親甚至排在了“網友”之后。一個孩子心理能健康成長,很關鍵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信任的、親密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伙伴關系,使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及時宣泄出來,情緒上得到緩沖。
陳海小學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就讀初中后便一落千丈。他告訴記者,父母沒有太多精力與其交流,而身邊同學多從該民辦學校的小學部升入,自己從別的學校考入,一直以來就非常不合群。
雖然陳海就讀的是民辦學校,父母也來自外地,信力健認為,政府有責任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學校開除了他,他就沒有辦法接受義務教育,政府應該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公共需求。”“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更加重視兒童的精神留守問題,深入研究社會轉型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應對尋找解決策略,實現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轉型。”
在一個個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的深夜里,你知道他們幼小的心靈正在承受著怎么樣的孤單?在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快樂玩耍的時候,你知道他們正在忍受著怎樣的酸楚?看看這些發自他們內心深處的話語,是不是也觸動了你心里那一塊柔軟的部分……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