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不再“窩里橫”?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yīng)”告訴我們,當(dāng)給寶寶越多的時候,寶寶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媽溺愛寶寶,寶寶要什么就給什么;另一方面,寶寶對爸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爸媽幫自己做。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爸媽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dāng)然的,爸媽就該為自己服務(wù),甚至?xí)旅顏碇甘箣寢尅kS著寶寶的成長,需求越來越大,索取越來越多,直到爸媽無力支付的那一天。
爸媽總怕自己的寶寶受別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許寶寶出門與同齡伙伴交往,或者嚇唬寶寶說外面有壞人,會把小寶寶賣掉,寶寶自然就膽小害怕起來;在家里,為了讓寶寶安心玩耍,爸媽千方百計順著他,以寶寶為中心,這樣就培養(yǎng)了寶寶稱王稱霸的習(xí)慣。
這樣的寶寶一旦走出家門,在與同齡伙伴的交往中,往往會搬出在家里的作風(fēng)來指使別人,但小伙伴可不吃這一套,寶寶這時不但指揮不動別人,反而會遭到小伙伴們的拒絕。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寶寶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悶氣,拒絕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時間一長,當(dāng)寶寶的不滿情緒和怨恨累積到一定程度,需要發(fā)泄時,突破口自然轉(zhuǎn)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橫行霸道來補償,達到心理上暫時的“平衡”。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yīng)”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yīng)”告訴我們,當(dāng)給寶寶越多的時候,寶寶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媽溺愛寶寶,寶寶要什么就給什么;另一方面,寶寶對爸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爸媽幫自己做。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爸媽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當(dāng)然的,爸媽就該為自己服務(wù),甚至?xí)旅顏碇甘箣寢尅kS著寶寶的成長,需求越來越大,索取越來越多,直到爸媽無力支付的那一天。當(dāng)要求不被滿足時,寶寶甚至?xí)䦟Π謰屖┘颖┝ΓS多悲劇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由爸媽自己釀成的。
寶寶的心理分析
寶寶在外面感覺害怕,從心理學(xué)上說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窩里橫”的寶寶,缺乏與外界的碰撞,離開了“窩”以后,就不知所措了。當(dāng)他處于陌生環(huán)境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yīng)當(dāng)怎么處理,只會躲在爸媽身后,沒有任何行為來保護自己。寶寶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媽身邊,期望成人能夠保護自己。這種寶寶在幼兒園里無法和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耍,總愛纏著老師不放。而老師又不可能只對付一個寶寶,于是寶寶便越發(fā)感到不安,漸漸地不想上幼兒園了。如此下去,寶寶的交友能力便成長不起來。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y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dǎo)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fā)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zhì)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