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那么喜歡拍照留念
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之余的我們都喜歡外出旅行,而在我們享受旅行的時候總會忙不迭地舉起相機拍照留念。
為啥國人到哪都愛照相?
剛過去的春節里,無論哪個景點都少不了這樣的場景:手里拿著相機,快門咔嚓咔嚓響、“茄子”一遍一遍喊,在標志性景點、名人題詞前拍張照片……愛留影,似乎是中國人旅游熱情的集中體現。
有人說,一個景點是否火暴,只要看看有多少中國人等著排隊照相就行。不過因為愛照相,人們惹出的麻煩也不少,有照起來沒夠誤了大巴的,有為了爭取照相時間干脆不吃不喝的,有導游為了制止游客在危險區域拍照起沖突的……
這其中,不難看出國人由貧到富、由弱到強的微妙心態變化。以前,能去趟北京、上海也算得上一生一次的大事兒了,這么重要的歷史性事件怎么能沒有影像記錄呢?因此,歷來節儉的我們,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無論腰包再緊、時間再短,也要拍幾張照片,可以讓自己感念一輩子、回憶一輩子。
另一方面,拍照留影,可以讓我們有資本、有理由跟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特別是對于苦了大半輩子的中老年人,把照片拿回去跟自己的同齡人分享,讓大家一起感受自己的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還有一些人,拍照就是為了回來炫耀、有面子,“自己看到埃菲爾鐵塔了”、“我摸到馬爾代夫的海水了”……這樣的“愛面子”心理,也造就了中國式照片的特別風格人永遠是照片的主體,風景永遠只是背景。
殊不知,“享受”這個詞,原本建立在“占有”一定物質基礎的條件之上。如果像發達國家那樣,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去趟到巴厘島曬曬太陽、去巴黎喝紅酒,也許,“誰誰誰到此一游”的沖動就沒有那么強烈了,我們也會像很多“背包客”的相機一樣,更多地關注風物、景致和生活。
如果拍照成了旅行的唯一樂趣,背景成了景點的唯一價值,我們也許需要審視一下,見到景點就拍照,到底是一種習慣,還是由衷的愛好。其實,享受旅行的能力也需要培養,下次忙不迭地舉起相機、排隊留念的剎那,我們不妨稍停片刻,用你的眼睛先拍張照片。可以閉上眼,先用腦海勾畫一幅美景,然后,想辦法把它拍下來。每個人都會按快門,但是每個人拍出來的風景都不同,把自己發現的美拍下來,當作明信片送給朋友,不也是一件樂的事情嗎?
別再把風景當背景,只顧照相而忽略了旅行的真正意義,讓每一次出游,成為一次特別的體驗。
好文推薦:
男性冒險欲望明顯高于女性 >>>
中國式婚姻缺少的東西 >>>
摻假婚姻背后的“潛規則” >>>
莫讓抑郁毀了職場精英 >>>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