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其中孩子的同情心是構成完美個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同情心的培養也要從小開始,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尤為重要。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痛苦的關心和安慰。
這種感情對于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發展,以及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性情怪異,易走極端,不易與人親近,因而人際關系往往不好。不懂關心人、沒有同情心的人,心里沒有晴天。因為這種人心里沒有別人,也就沒有理解別人的能力和習慣,他不能接納別人,別人也不容易接納他。可是人在社會上生活,又不能離開別人,否則就不會在社會上生存和有什么發展,你說這樣的人痛苦不痛苦?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嬌生慣養的現象,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養尊處優,因而往往缺乏應有的同情心。
“記得我家樂樂3歲的時候,在我收拾屋中舊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我兒時玩的布娃娃,由于時間久遠,布娃娃已經破舊不堪。我家樂樂卻像發現了寶貝,拿住不放,可能是沒有見過那個時代的布娃娃吧。突然,她對我說:‘媽媽,娃娃怎么沒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我這才注意到,這個布娃娃已經嚴重殘缺,看著女兒那略帶悲傷的臉,我告訴她:‘這個娃娃很久以前被鄰居的狗給咬壞了’。樂樂小聲嘀咕著說:‘娃娃會有多疼呀’。我馬上意識到這是培養孩子同情心的好機會,于是對樂樂說:‘樂樂,我們一塊把它修好,好嗎?’樂樂痛快地答應了。”
——是的,孩子其實從一出生開始,就在學習各種情感,而同情心往往與生俱來。由于幼兒富于想象,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都會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會一邊幫它揉一邊說:“摔疼了嗎?我幫你揉一揉。”不過,孩子的同情心有個體差異,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一個小朋友摔倒了,有的會跑過來,有的則會很冷漠。但是孩子的同情心會相互感染,如果一個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來,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會上前去扶。
但同時,由于孩子比較小,他們在表現同情的時候有難免表現出很多過激的攻擊性行為,比如:雖然同情小貓,但有時為了不讓貓到處亂跑,會揪住貓的尾巴,諸如此類的行為。按照生態學理論的解釋,攻擊是人的本能的反應,這種本能必須靠道德的約束才能加以壓抑。少數孩子表現出來的殘忍行為,顯然與他們認知能力和道德觀念薄弱有關。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養善良情感的內容,壓抑本能的攻擊性。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