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性格真的能決定你的命運嗎
一個對未來充滿未知的年輕人,TA想知道的是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己,怎么能不和戀人吵架,什么工作適合自己,怎么能在工作上成功。好多人把自己生活中的這些方面的問題歸結于自身的性格問題。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深信“性格決定命運”。但,事實真的這樣嗎?
樂嘉雖然不自居心理學家,但是他的性格色彩的內容是性格。而性格是心理學中最古老的研究題目之一,因此實際上樂嘉就是心理學者,不管是否自稱。作為心理學者樂嘉的資歷如何,如果考慮正統教育,自然很欠缺。不過自學成才的人也很多,比如當前推崇的蒙臺梭利教學法的創始人瑪利亞.蒙臺梭利其實是醫生出身(不過蒙臺梭利的主業的確是和兒童打交道,所以她的發明是從實踐中來的)。
那么為什么樂嘉這樣一個未受過正規心理學教育的人的心理學理論影響能夠超過國內乃至國際知名的研究性格的心理學家(如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妙清或者北大的王登峰)呢?性格作為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方向,在上百年的研究之后仍然競爭不過一個江湖術士,汗顏之余,更深刻的問題是,為什么?
原因就在于,大眾想要的是了解自己,而理論研究的是大眾總體中的規律。一個對未來充滿未知的年輕人,她(他)想知道的是什么樣的男(女)生適合自己,怎么能不和男(女)朋友吵架,什么工作適合自己,怎么能在工作上成功。好多人把自己生活中的這些方面的問題歸結于自身的性格問題。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深信“性格決定命運”。
過去這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告訴我,這個結論是非常錯誤的。不要說性格不能決定命運,性格對命運的影響都是很小的。國際心理學在7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爭論,就是到底是性格還是環境決定人的行為。因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環境中一個很小的改變,也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而性格的影響則十分有限。許多國際頂級的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都參與了這個爭論。比如斯坦福的李.羅斯(LeeRoss)、密西根大學的理查德.內思白(RichardNisbett),沃頓商學院的羅伯特.豪斯(RobertHouse),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艾莉森.戴維斯-布雷克(AlisonDaivs-Blake),斯坦福的杰弗雷.費佛(JeffreyPfeffer)。
這一場爭論曠日持久,跌宕起伏,環境學派曾經一度占據上風。主要依據是幾乎沒有任何有力證據證明性格和任何行為有系統的關系。性格既不能影響行為,也不能影響決策,也不能影響情緒。即使有,效果也很小。
后來隨著大五人格理論的成熟,性格心理學家們才挽回了頹勢。目前兩派并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相關文獻。性格對行為有影響,但是遠不如人們以為的那么大;性格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研究方向,對這個學科仍然很重要,但是應用到個體層面要非常小心,不管是人力資源選拔還是家庭情感問題心理咨詢。把規律應用到個體身上,需要很高的精度。而心理學的測量工具,極少有能夠達到足夠的精度的。
因此,總體來看,性格本身不穩定,今天心情好了可以外向,明天就可能內向。另外每個人都是個復雜混合體,比如一個中科院心理所的師兄曾經說過:別人都認為我是外向(注:因為該人屬于極能聊的北京人),其實我覺得自己是內向。由此原因,精確定位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困難的,靠性格色彩這種不靠譜的理論來認識自己的性格更加的不靠譜,即使是領導力培訓上使用很多的MBTI也只能作為參考,在信度和效度上都有問題。
那么,作為急切想要了解自己的年輕人來說,有什么選擇呢?
一、如果找不到男(女)朋友,不是性格的原因。多體諒別人,提高與人相處的能力,緣分來了,自然會遇到。緣分不到,看再多的性格色彩學也沒用。
二、有了男(女)朋友,有矛盾,會吵架,這也不是性格問題。去了解一下溝通和沖突管理方面的知識,對減少沖突,提高交流質量會有很大幫助。
三、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想了解哪個才是適合自己的職業。可以去咨詢一下,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
四、職業上不成功,和人有矛盾,職業發展受挫。首先要明確的是和你的性格未必有關系,就算有,也不會很大。其次要告訴自己,人和人之間是一定會有矛盾的。再次,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溝通方式,沖突管理,領導力或者其它相關的知識。
總而言之,過分關注性格只能讓你在歧途上越行越遠。不如把時間花在更直接,更有意義的知識上,比如談判學,沖突管理,溝通,以及其它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就算你想了解自己的性格,也不該去學性格色彩這種不靠譜的東西。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