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知道內向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都會遇到這么一個人,他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他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他保守、與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除了摯友。他傾向于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后,不憑一時沖動。他的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很嚴謹,而且遵循倫理觀念。他做事可靠,很少有進攻行為,但多少有些悲觀。他經常焦慮、緊張、易怒而且還有抑郁,他的睡眠質量不是很好。而具體的表現還與其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密切有關。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性格內向的表征。
而性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內向是一種用于區分人格類型的簡單方法。最早由榮格所提出,他認為這是一種可能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定向以及圍繞個人內在世界的主觀知覺與認識占優勢的人格類型。現在一般認為,內向人的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易與他人隨便接觸,對一般人顯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嚴肅、敏感;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喜好幻想;情緒活動比較穩定;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1.性格內向者的內心世界是什么樣的呢?
有一位性格內向的人說:“我并不是厭世,但我確實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義。我對人對事都沒有特殊的愛戀,我希望可以躲起來不必面對這個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外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太難應付了,每天由辦公室回到家里的時候,我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一定要留在家里,無論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覺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別人,所以為了逃避與別人比較高低,我在盡可能范圍之內都避免與別人接觸。我很怕向別人提出問題,我怕被人罵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許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過且過就算了?墒俏矣峙聞e人識穿我的無知,因此我加倍謹慎,避免與人接觸。雖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覺得很安全,但同時我也覺得孤獨。我向往能多幾個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這么怕與人接觸,我希望可以仔細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環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內向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1)由于自我意識敏感而產生對人的“緊張癥”、“恐怖癥”如有的中學生與異性接觸時,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異性,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
(2)家庭背景這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屬于較為冷漠的人,他們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位患者說:“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鼓勵我有好奇心,他們對我的問題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閑事,做好份內的事。”家長不鼓勵子女去結交朋友,或參加任何課余活動,他們認為這類活動會使兒女“分心”,對正常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踏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學校及家里。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里成長的兒童,對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他在剛踏入社會做事時,無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這些人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反感,使他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入自己的個人世界。
(3)與經歷有關性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在人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人的家庭、學校、工作等,人與環境關系發展的過程便是經歷,經歷也是性格形成的條件。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