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走向成功的前提。自立自強應該從兒童時期培養(yǎng),那么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自強呢?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家庭教育研究會曾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大城市開展了一項有關幼兒獨立性的調查。
調查選擇了4464名3~7歲幼兒的父母,內(nèi)容包括家庭教育狀況、父母教育觀念與行為、父母對孩子的評價、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幼兒個性發(fā)展現(xiàn)狀、家庭教育基礎及環(huán)境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從3~6歲,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比例由25%增長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服的比例,從3歲的21%下降到6歲的11%。從數(shù)據(jù)來看,能自己穿衣服的孩子隨年齡的長大而明顯增加。但是實際上,幼兒在兩歲就開始有自己穿衣服的愿望和能力,到3歲就可以獨立穿衣服了。從調查結果看,到了6歲,仍有相當比例的幼兒不自己穿衣服,無論是什么因素,都不利幼兒成長。
此外,有相當一部分顯示幼兒獨立性的指標,沒有隨幼兒年齡的變化而有明顯的差別。無論3歲還是6歲,有主見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見的則在8%左右;當孩子做事的時候,3~6歲的孩子,有20%左右,即使自己可以干,也希望得到大人的幫助。不希望得到大人幫助的,僅占全體孩子的8%,并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而略有下降;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要求別人幫助,基本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此外,20%左右孩子3歲的時候經(jīng)常哭,到了6歲依然如此。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包辦太多,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意識嚴重不足,幼兒在這些方面沒有明顯的進步,這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極為不利。
獨立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
珍惜孩子的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xiàn)出得意、高興,出現(xiàn)“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tài)度,否則就出現(xiàn)否定的情感和態(tài)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發(fā)展。
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盡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yǎng),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y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fā)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