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么樣去樹立你的自信心理
膽怯退縮的確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障礙,是成長、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么,我們如何踢開這塊絆腳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長、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第一,樹立自信心理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的法寶
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理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表現或做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于心理緊張、拘謹使原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比如,我們中的有些人可能有過考試怯場的經歷。本來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遇到比較重大的考試就緊張起來,腦子里一片空白,結果以前會做的題,也給做錯了,這就是缺乏自信心理的集中表現,而性格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那些自信心理、膽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場面的考試發揮就越好,這是因為后者自信心理比較強,而且不象膽小內向心理的人那樣瞻前顧后,想得那么多,大腦的興奮點都集中在如何答題上了,所以比較容易發揮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那么,膽小退縮心理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起碼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后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抱著這種所謂的平常心去面對一些挑戰,結果如何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什么遺憾了。
第二,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樹立自信的心理打下基礎
自信的心理不是平空產生的。如果你要參加一個考試,但是你一點都沒復習,那么再膽大自信心理的人也不敢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況是一個本來就不自信的膽小退縮的人呢?心理就更沒底、更會緊張了。又如,當你要在許多人的場合做一個講座,但是你卻沒有認真準備,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會對自己是否能夠講好產生懷疑。當然對于那些很有演講經驗,很會控制場面,調節氣氛,能夠即興發揮的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于本來就膽小退縮的人來說,每一次失敗可能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就會為自己樹立自信心理打下基礎,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為膽小退縮的人嘗試下一個任務的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使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于嘗試新的東西,迎接更多的挑戰,為自己爭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第三,對失敗進行正確的原因歸結
通俗地講叫“歸因”,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歸結于什么,是歸結于客觀自身還是歸結于主觀自身。失敗對于膽小退縮的人來說經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往往垂頭喪氣、耿耿于懷,這是因為他們總是把失敗歸結于主觀自身的內部原因,即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者認為自己不聰明,這種歸因肯定就會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的自信心理無疑是一個打擊。
那么在以后遇到類似的任務或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時,這些膽怯退縮的人就會選擇逃避、放棄,因為他們曾經失敗過,而且失敗的原因他們認為是自己不行,沒有能力勝任,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膽小退縮的人更退縮,更缺乏自信心理,更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所以一個人的“歸因”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影響到他們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從而可能會對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產生不良的影響。
相反,如果你能對失敗進行積極的“歸因”,即比較客觀地“歸因”,那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例如,當你考試沒考好時,你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靜地分析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如果是自己沒有復習到,下次把沒弄明白的弄會就是了;如果的確是自己努力了還是沒有做出來,那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貼上“我很笨”這個標簽,這個標簽太重了,它會在無形中壓抑你的勇氣和創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對的同學請教,不僅向他們學習解這道題的方法,還可以請他們介紹他們的學習方法供你借鑒。即使那些同學比你聰明一些,那你也沒必要自卑,因為研究已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屬于中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依靠后天的勤奮努力來彌補,別忘了;笨鳥先飛!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