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教育方式怎樣能避免走進誤區
近年來,隨著“4+2+1”家庭的出現,隔代撫養、過分溺愛、早期教育過度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憂慮。教育專家呼吁,獨一代家長要改變對獨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進誤區。
隔代撫養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
每天早晨7時,現年54歲的王可欣坐公交車把小外孫送到幼兒園,下午4時又在幼兒園門口接小外孫回家。“沒辦法呀,他們小兩口工作忙,交給我這個當姥姥的帶,總比交給保姆強吧。”王可欣對記者說。
據了解,獨一代父母大多正處于事業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一些人并且內心尚未成熟,無法適應為人父母的角色轉換。“誰來帶孩子”成了困擾他們的問題。于是,祖輩撫養第三代成為普遍現象。
實行計劃生育政策30多年來,大量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年齡為人父母,由他們生育的第二代獨生子女被稱為“獨二代”。
據《中國婦女》雜志調查,超過70%的年輕父母“只生不養”,撫養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擔。其中,孩子主要由爺爺奶奶照料的占42%,由姥姥姥爺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媽媽親自撫養的孩子僅有不到兩成。
沈陽市南寧幼兒園的幼師劉麗梅告訴記者,之前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日,130名小朋友里只有不到三成是由父母陪同的,其余全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當天很多互動和游戲都不適合老年人參加,活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劉老師認為,年輕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老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對獨二代的性格養成做了大量調研。調研組負責人孫宏艷認為,70%的隔代撫養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6歲之前與之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將來極易導致孩子與父母關系疏遠,甚至引發種種心理疾病。”孫宏艷提醒各位年輕父母一定要親身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過度溺愛寵壞獨二代
“獨二代成長中最大的問題是老人容易溺愛孩子。”沈陽市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周詠梅表示。對于很多老人來說,養育孫子、孫女是他們主要的精神寄托,極易對孩子溺愛。“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孩子會變得任性、貪婪、自以為是,甚至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推卸責任。”
周詠梅認為,家長的過度愛護,造成孩子事事依賴家長,對孩子的發展尤為不利。一位家長害怕孩子會摔跤,從小就不許他跑步,結果沈陽市一名三年級學生至今連快走都不會。
“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講,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嘗試的,他們會在嘗試中得到快樂。同時,從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有利于孩子產生成就感、提升抗挫折能力。把屬于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不要以保護的名義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周詠梅呼吁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給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