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教育孩子應該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我們平時的認知中,教育孩子意味著接受教育的主體是孩子。孩子有問題需要被修正,孩子犯錯誤需要被懲罰,孩子的壞習慣需要被禁止。很多家長在來訪時,會不斷地傾訴自己的“遭遇”,孩子如何不聽話、叛逆、氣人,仿佛他們是親子沖突中的“受害者”。
然而,我們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與他人,如:與配偶、同事、老板的關系中,我們常常需要調整自己來保持健康和諧的關系、避免沖突,通過改變自己對他人的態度和看法從而接受他人。同樣,在親子關系中,父母也需要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來加強親子關系、避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
你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嗎?
父母需要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對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研究顯示,在人們對他人的接受程度與對自己的接受程度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一個接受自己本身的人更有可能容易接受其他人。而連自己都無法忍受的人通常會難以容忍其他人。
如果你的daan是“不能”,那么你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找出一些方法來接納自己。現在有的父母屬于“間接自我接受者”,也就是說,他們需要他的孩子表現出某些特定的行為方式,一旦孩子背離了他們的意愿,他們就有可能無法接受他們。這些父母“需要”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需要孩子以特定的行為方式使他們成為其他人眼中的“好家長”。在某種意義上,這些父母是在利用他們的孩子為他們帶來自我價值感。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