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傾聽、理解每個情緒化的孩子
該如何形容高三的孩子?一個詞:玻璃心。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稀里嘩啦的,掉落一地的玻璃渣。他們會突然悶悶不樂,不愿理睬別人,躲在一邊自怨自艾;他們會暴跳如雷,渾身是刺,見誰扎誰;他們會意志消沉,對高考喪失信心,只想逃避;他們會性情大變,挑三揀四,看什么都不順眼……
很多家長感嘆,跟孩子說不得考試、分數、大學……這一系列跟高考有關的詞匯,都會觸碰他們的逆鱗,點燃孩子的內心的火苗,勾起他們劇烈的反應。
面對孩子的情緒化,很多家長會覺得束手無策,甚至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的情緒化而情緒化,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化呢?
首先,就是理解:
孩子處于情緒化的時候,會口不擇言,說一些在家長看來根本是“白眼狼”的話,如:“你們不是關心我,你們關心的是你們的面子”“我參加高考根本就是為了你們。”“一天到晚管著我,我又不是你們的私有財產!”“我這輩子最倒霉的就是成為你們的孩子”… 這些話無情的刺痛家長的心,家長除了傷心,最想做的恐怕就是教訓孩子!
家長,且慢!不要著急為孩子的口不擇言、情緒化,而口不擇言、情緒化。正真要做的是,理解孩子。
高三孩子面對的壓力,大家有目共睹。同時,他們還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觀和主張,卻沒有妥善應對世界拋給他們的各種問題的能力。
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難免會慌張,尤其是當自己的主張被驗證錯誤的時候,他們會懷疑自己、懷疑父母、懷疑社會,各種事情堆積在他們心里,如同累積的暴雪,有一點風吹草動,便會傾瀉而落。他們的情緒化,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尋找宣泄的出口。換個角度說,孩子情緒化其實是好事,至少他們能夠將內心的彷徨和壓力,宣泄出來,而不是一再積累,最后崩潰。面對孩子生氣、暴躁、憤怒……等情緒時,家長最好的姿態是冷靜,不叱責,不批評,要表示理解和同情,來撫慰孩子的情緒,讓他的心情平靜下來。
因此,在理解他們之后,要做的就是傾聽:
對于處于情緒化的孩子來說,這種時候,他們可能需要的不是安慰、訓斥、反對,更多的是傾聽。其實,每個人都會情緒化,家長可以換位思考,自己在情緒化的時候,最想要的是什么?傾聽。
人在情緒化的時候,常常是這個人情感最脆弱的時候。任何言語,都有可能讓他的想多,想偏。與其多說無益,不如側耳傾聽。任由孩子發泄內心的各種情感,家長也可以從中感受孩子的想法,接觸他的內心世界。
很多家長說,自己不了解孩子,苦于沒有良策走進孩子的心里。其實,孩子情緒化就是一個不錯的契機,孩子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是他內心情感的表達。家長只要有心傾聽,就能從中了解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們不是關心我,你們關心的是你們的面子”——孩子說這話,也許他非常渴望父母的認同,渴望父母對他的贊揚。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