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間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位母親同情的評論使得和平與戰(zhàn)爭成為一線之隔。九歲的大衛(wèi)不想去看牙醫(yī),他很生氣,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對他說:“噢,大衛(wèi),長大點!”大衛(wèi)更生氣了,行為變得更加令人討厭。她的媽媽對蒂娜說:“大衛(wèi)今天很煩,他擔心去看牙醫(yī)。現(xiàn)在他需要我們所有人的體諒。”就好像變魔法一樣,大衛(wèi)馬上安靜下來,他去看了牙醫(yī),沒有再抱怨。媽媽的回應是針對大衛(wèi)煩躁心情的理解和同情,而不是嘲笑諷刺等讓他討厭的行為,這使得大衛(wèi)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生氣了。在這個小事件里,幫助孩子平息怒氣和遭受挫折的兩種方法正好形成對照,一種是使怒火更盛,一種是消除怒氣。
一位老師讓初次入園的小朋友輕松融入了大家庭。南希五歲時,第一次去幼兒園,媽媽陪著她看墻上的畫,她大聲問道:“誰畫了這么難看的畫?”媽媽感到很尷尬,不滿地看著女兒,趕緊說:“把這些漂亮的畫說成難看是很不友好的。”一個明白南希問題含義的老師笑著說:“在這兒,你沒有必要一定要畫漂亮的畫,如果你喜歡,你也可以畫簡陋的畫。”南希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得到了她隱藏的問題的答案:“如果一個女孩畫畫畫得不好也沒什么關(guān)系。”接下來,南希拿起一個壞了的玩具消防車問道:“誰弄壞了這輛消防車?”媽媽回答說:“誰弄壞了它跟你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兒你誰都不認識。”事實上,南希并不是真的對那個名字感興趣,她想知道弄壞玩具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理解問題的含義是關(guān)鍵,老師給了一個適當?shù)拇饛停?ldquo;玩具就是拿來玩的,有時候它們會壞,就是這樣。”南希看上去很滿意。她覺得待在這里很安全。南希和她的媽媽揮手告別,走到老師身邊,開始了她在幼兒園的第一天。
我們總是自以為懂得大量的育兒知識,懂得如何愛孩子,其實這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甚至不足以與孩子切實地交流和溝通。我們都希望家里充滿著民主、平等、尊重和自由,可一著急,火急火燎地就容易表現(xiàn)出專制和不平等,有時甚至羞辱和懲罰孩子。這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y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fā)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zhì)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yǎng)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guān)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