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經常打孩子易出現性格的后果
在我國自古之今就有棍棒底下肯定有孝子的說法,這一教育理念也流傳至今。至今很多家長都信仰對孩子嚴加管教利于其性格塑造。事實上恰恰相反,對于如今的孩子來說,如果忽視其性格的引導,漠視對其健康心理的呵護的話,就很容易產生一些非常嚴重的后果,尤其在一些家長的棍棒政策下,孩子極易出現一些性格上的偏差,具體請看以下專家的介紹。
1、不愛說實話:當孩子感到不說實話有好處時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瞞得過就瞞,騙得過就騙,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謊,往往站不住腳,易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態度更加強硬。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樣就構成了惡性循環。
2、不夠堅強:經常受到家長責難的孩子易出現性格的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挨家長的拳打腳踢,時間一久,這種孩子一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種孩子往往會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3、孤獨的心理:性格的偏差容易讓孩子感到自我的孤僻。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于是這種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獨。
從專家的介紹中我們看到,孩子的性格塑造不是靠家長的棍棒,恰恰不同的是,經常打罵孩子的情景會對其心理造成極難消除的負面影響,反而不利于其性格的培養。從這些介紹里,我們再次感受到對于孩子成長教育的基本常識了解的重要性,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對此有所重視了。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