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寶寶家長可以給他自由了
不要理解錯,這里說的自由是告訴那些年輕的媽媽們,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應多讓其親身嘗試一些實踐活動,多動手,多試試。這些成長物語的東西尤其應受到父母的重視。但是有的媽媽擔心,寶寶弄臟了手怎么辦,碰破了腿怎么辦,甚至不高興了如何是好?如果媽媽一直對孩子操這些心,那你還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理想性格的培養形成么,具體分析請看以下專家的報道。
善于啟蒙
好奇心重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想探索為什么,什么事都想自己動手“插一杠子”,總會說“自己來”。這都是由小兒的神經心理發育的階段來決定的。此期的小兒已不再是“看到媽媽喊媽媽”的簡單的認識性記憶,他們已有回憶性記憶,對周圍環境開始探索,充滿好奇心。
敢于讓寶寶嘗試
怕摔跤的孩子永遠無法不大。孩子對外界環境的了解主要是動覺與視覺的聯系,因此表現出喜歡爬高走險,躲在門后。如何正確啟蒙幼兒的好奇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有的家長則對孩子的什么事都想試一試感到不安,怕他們弄臟手、臉、衣服,怕他們發生意外,怕他們打破東西,總之是不放心、不理解。這兩種態度都不宜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
家長不可疏忽
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家長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不可小看3歲的孩子,3歲以前的孩子已經歷了許多事情,這些經歷將會成為他們教育的基礎。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如求知欲、想象力、毅力、觀察能力等等。這些對一個人今后成就大小非常重要,而不在于會背幾首唐詩。
關于孩子成長物語的事例還有很多,以上只是專家介紹的如何讓寶寶多動手的幾點建議,從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鼓勵孩子親自動手的重要性,三歲的孩子的內心情感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的,所以說各位家長不應對此有大意的念頭,應以科學的方法去應對孩子的成長。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