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注意!怎么讓你的孩子更有教養?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養可以讓孩子更受歡迎。孩子漸漸長大,在學習與教養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適時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吵著要大人拿玩具或是請求幫忙的時候,常常因為家長立馬滿足孩子,而讓孩子覺得這是必然的,既不體諒父母的辛苦,也學不會等待,難怪很多父母自嘲自己是“孝父”、“孝母”。
孩子是否能適應延緩滿足,父母的態度是關鍵,那在生活中該如何教導呢?
前后一致的態度
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成為父母后,才開始學習怎樣當父母的。孩子的成長有許多不同的階段,而每一成長階段的寶寶,需求當然不一樣,因此,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需求,態度也要一致。如果父母前后的態度不一致,讓孩子覺得大人的原則和態度總是變來變去的,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漸進式方法取代強硬的規定
大人都知道,孩子做什么是要教的,不是天生就會的。現在的父母常常為孩子設想的太周到,兩相沖突的情緒,往往會出現在不同的事物要求上;一旦不能順利延緩寶寶的需求,就會出現不耐煩的強硬態度或是投降的消極成全。其實良好的習慣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養成的,很多孩子一開始都會不適應,一次一次慢慢地讓孩子習慣會更好。如獎勵記點、口頭表揚等等,都可以引導孩子自動自發地完成,并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不會出現不愉快的情緒,不讓等待變成孩子見的戰爭。
給予積極的鼓勵與關懷
延緩滿足并不是限制孩子的需求,因此,當孩子出現需求的時候,父母要用積極的態度面對,如果要求合適,但可以等一會再滿足的,那就讓孩子等一會,如果他做到了,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強化孩子學習的動力。
看看這些時候家長怎么做?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哄?
對新生兒來說,最直接的表達要求的方式,就是哭,但家長常常不知道寶寶到底為什么哭,所以在寶寶開始哭的時候,他們只有馬上沖上去抱起孩子哄他,孩子一哭就馬上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新生兒的要求多半很直接,就是用哭聲告訴爸媽他們需要得到關照。當然,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爸媽要區別對待,如果是尿布濕了、不舒服了、摔倒了等原因,爸媽當然要立即解決,不然會讓孩子覺得非常難受,影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發展。
但是有些情況下則可以讓寶寶稍微等一會,如有時候寶寶只是單純的肚子餓,在給孩子泡奶粉期間,不防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等待。可以給孩子喝一點開水,和他說說話,讓寶寶知道,一會兒就有奶喝了。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學會等待,大人也能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不致手忙腳亂。此外,家長的態度也是延緩滿足中十分關鍵的地方,父母的態度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可以不急不徐地告訴寶寶:“等一下,媽媽馬上就來了。”“寶寶乖,你看媽媽放好這個玩具就來抱你了。你等一會會哦!”“看,牛奶已經沖好了,媽媽再拿個小毛巾來你就能喝了。”在不影響寶寶正常生活的情形下訓練寶寶,是最理想的方式。
好文推薦: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