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教育“缺位” 孩子你傷不起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家庭教育從以前的“嚴父慈母”變成了現在的“嚴母慈父”,由于爸爸教育的“缺位”,不少家庭出現了很多“問題小孩”、“問題青年”。小編認為,其實爸爸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主導。
事實上,世界各地不乏“模范父親”。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無聞,但培養出了揚名天下的人才,比如達芬奇的父親,他充分發揮孩子的興趣;莫扎特的父親,不惜放棄工作培養孩子;安徒生的父親,用當鞋匠的錢培養出一位偉大的作家。有的則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頗有一套,如列夫-托爾斯泰,用鵝毛筆為孩子讀物描圖;約翰-D-洛克菲勒,注重帶孩子鍛煉身體、游歷世界;蓋茨的父親,讓孩子從小懂得憑本事掙錢;他信,泰國總理千金去麥當勞打工。事實告訴我們,父愛是造就天才的關鍵。
此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和母愛有著各自不同的影響作用。母愛代表著人性和社會生活情感方面,父愛則往往象征著事業、思想、秩序、冒險和奮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所以說父親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父性教育嚴重不足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陰性格”,脆弱、膽小、多愁善感、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只有父親“親臨”教育第一線,才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適應現實世界和未來社會。而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時兼具了父愛和母愛兩方面的內容。
不僅如此,父親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特殊催化劑,椐有關機構調查表明,“如果有一個好的父親,則孩子在數學和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就會比較高,在人際關系上會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較強,很容易與人相處”。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兒更象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與異性交往。并且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的一項長達12年的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也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易成功、成才。
既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父親呢?要知道,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請將一切可能的時間都獻給孩子,在家庭里應提倡加大父親與孩子交往的力度。父親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為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并且你要做有預見性的父親,同時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向孩子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面,與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養子女。
總之爸爸們一定要找準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做妻子教育子女的合作者,做孩子開心的玩伴,做發現和釋放孩子潛能的“伯樂”,做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樣。如果缺位的“家教模式”再追問:爸爸去哪兒了?那我們現在可以驕傲地說:“我們是教育的主導,我們就在孩子的身邊!”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