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健康心理 要認識孩子的壓力癥狀
我們知道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不同反常的舉動,就能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所在。那么當小孩子面對壓力時,在他們的身上都會有哪一些癥狀體現呢?接下來一起去了解下。
身體不適:疲倦、頭痛、腸胃不適、磨牙、心跳不規律、呼吸淺短、頻尿、皮膚長疹等。經生理檢查未發現有特殊肇因,或原有之疾病(如過敏)無故惡化。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本來已能控制大小便后,又頻繁出現遺糞或遺尿的情形也可能屬于壓力壓力問題。
情緒變化:憂愁、緊張、易怒、易驚恐不安等。
行為變化:退縮、攻擊(肢體、口語)、經常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干擾行為增加、強迫性行為(頻繁咬手指、拔頭發、洗手、敲頭)等。
思考特征:負向、固執而缺乏彈性、猶豫不安等。
睡眠習慣改變:夜驚、淺眠、難入睡或睡眠過度、終日困倦。
飲食習慣改變:食量驟減或過度飲食。
幫助孩子減壓的第一步,當然就是幫助孩子檢視他是否存在壓力感受。找找看孩子最近出現了哪些特殊的身體癥狀、情緒與行為變化、睡眠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還有思考這些變化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
較大一點的孩子或是口語發展較完備的孩子,如何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呢。或許在父母的引導下,可以提供部分自己對自己狀態的看法,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好煩,討厭”、“我不喜歡”等等。但年紀越小的孩子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父母親的行為觀察就越顯得重要。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