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不自立 依賴癥你中招了嗎?
在感情生活中,黏人的往往是女性,這種情況往往是女性的心理需求更多,感情需求更多,但是,男人是否喜歡你的黏人呢?女性本身真的可以用這種依賴來幸福一生呢?
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感情需要,明白到保持一定距離是十分有益的。黏人是依賴的表現,而一定程度的依賴是親密關系發展良好的標志。當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到達黏人的程度,就要小心了。過度的依賴是對伴侶的控制。黏人的伴侶缺乏自信,內心脆弱,害怕被對方拋棄,或者擔心自己不是對方的最愛。人格是難以改變的。依賴性人格障礙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做人模式讓自己吃虧,然后才有動力改變,目標是自立自強。
據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
黏人是對伴侶的一種控制
黏人是依賴的表現,而一定程度的依賴是親密關系發展良好的標志。當你白天心情不好,或者身體不舒服,自然希望伴侶能夠安慰你。反之亦然,有時你依賴對方,有時對方依賴你,彼此享受相互依靠的時光。有時,伴侶很晚才回家,你也許會嫉妒、郁悶,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因為你知道對方不會甩掉你,你是安全的。
但是,當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到達黏人的程度,就要小心了。美國精神病學家馬克·班斯奇克博士認為,黏人的伴侶缺乏自信,內心脆弱,害怕被對方拋棄,或者擔心自己不是對方的最愛,必須確保自己“擁有”另一半,否則就會很苦惱甚至絕望。愛得越深,就越是黏人。但是,過度的依賴是對伴侶的控制,被依賴的一方覺得終日受到打擾,不勝其煩。這時,黏人已經具有破壞性。
心理正常的人進入親密關系之后,也有可能出現過度依賴的情況。班斯奇克建議通過心理治療減輕焦慮,例如學習一些放松技巧,不要急著打電話和發短信聯系伴侶,過一會再聯系也不遲——你會發現,那股著急勁會消退,事情并沒那么要緊。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感情需要,明白到保持一定距離是十分有益的。
短暫分開都受不了
的女友或有人格問題
黏人的女朋友,也可能是具有依賴性人格。這是指一個人依賴別人才能滿足自己的身心需要,缺乏獨立性,程度嚴重還可能是人格障礙。據國外的統計,依賴性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0.5%,以女性多見,多數在成年早期表現出來。
依賴性人格者一方面把別人當成萬能的依靠,其實只是一廂情愿的幼稚想法,別人并沒有他們所想的那么完美;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看得很無能、無助、百無一用,無法在這個殘酷而危險的世界上獨立生存,所以寧愿把命運交給別人。有了“強人”的保護,即使自己很弱小也不覺得害怕了。為此,他們十分謙卑,像孩子般100%順從,對依賴的人十分崇拜、愛慕,甘愿奉獻自己的一切。但是,依賴對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關系一旦破裂,他們又會尋找新的依賴對象。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副主任金俊認為,很多獨生子女就有依賴性人格,是家長溺愛、凡事包辦代理造成的。情侶間的黏人要具體分析,因感情執著而黏的人不一定是依賴性人格,這要看他們短暫分開(例如男友出差)的時候會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對策:
從疊被子開始培養獨立性
人格是難以改變的。依賴性人格障礙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做人模式讓自己吃虧,然后才有動力改變,目標是自立自強。金俊稱,很多患者不認為依賴是一種病,很少為此專門求醫,有的人選擇去做心理咨詢。如果黏人的女友被確診為依賴性人格障礙,可嘗試在生活習慣中糾正,每天把應該獨立完成的事情從大往小列出來,從疊被子、洗衣服之類的小事做起,逐漸到做菜等,之后記錄下來,最好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此后,她逐漸發現自己原來也是有能力的,自信就建立起來了。
人格障礙一般不適合用藥物治療,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癥狀。
小編希望每位女性都可以從現在開始自強、自立。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