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把自責變成人生正能量
自責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一種常見心態。所謂自責,就是當我們做錯了一些事情后的一種后悔的心理狀態,通常自責的程度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影響,如果從積極的角度來想,我們是完全可以把自責變成一種生命的正能量。
但是,很多時候,自責感卻總是表現出其消極的一面,即常常過度責備自己,與自己實際所犯錯誤不符,甚或根本就沒有任何錯誤,卻嚴重自責甚至自罪,致使自己產生沮喪、悔恨、郁悶、絕望等心理反應,影響身心健康。這種情況常見于抑郁癥患者、有自卑情結者,以及遭受了嚴重的災害形成心理創傷者。特別是最后一種情況對人的心理造成的危害最為劇烈,因為創傷經歷太過強烈而突如其來,幸存者會因為同伴、親人全部喪生,自己卻活著,而產生強烈的內疚感。這種感覺與強烈的孤獨感和恐慌感糾結在一起,讓幸存者難以承受。
完成三個步驟,克服內心自責
★第一步是要學會自我覺察
克服自責想法的第一步是要學會自我覺察——注意我們自己常常在什么時候自我責備,觀察它對你的情緒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當你責備自己時,你所感受到的情緒可能不同于你所預感的會出現焦慮、恐懼、害怕和恐慌,你更可能會感到負罪感、恥辱、悲傷、尷尬、對自己失望、生自己的氣、挫折感、憂郁、絕望或毫無希望。這時,用筆和紙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所感。如果我們堅持記錄,不久就會發現,同樣的或相似的自責的想法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出現。當你覺察到并且掌握了這些規律后,那么就可以走向下一個環節。
★第二步,穿越自己的自責
我們此時要在自己的腦海里樹立這樣一個觀念,即這些想法只不過是一種看法或一個舊的思維習慣,而不是當前我們自己的真實反映。如果前面的觀察更為仔細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察覺這樣的想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這就如同一個自幼騎車被摔怕了的孩子長大后仍然不敢騎車,盡管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但是在我們的腦海中仍然停留著自己童年時的那個記憶。自責其實也是停留在我們腦海中的舊有的記憶。所以,我們要清楚地告訴自己,現在已經時過境遷,我們大可不必抱守著過去的記憶!在出現自責的想法時,我們就要勇敢地對它說不!
★第三步,提升自己的境界,回歸我們的文化本源,將自責變成一種正能量
傳統的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其實并不是自責,而是自省。后者包含著這樣一種態度:我本身不可能是一個完美之人,我深知這一點,所以,允許自己犯錯誤。我既不逃避自己的錯誤,但是我也不會因此而過分自責,與其用自責來懲罰自己,讓自己駐足不前,還不如讓自己不斷自省,更為勇敢地不斷改進自己的不足。
把負能量轉化為正能量,是一門學問,也是保護自己的好方法。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