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信 不要總說“別人家的好”
我們在生活當中常常會說別人家的好,好像一切都是別人家的完美于自己家的,但其實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與別人的身上,其實我們身邊的東西也不見得比別人家的差,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好的做好自己。
案例:63歲的朱先生最近很苦惱,因為老伴牛女士動不動就拿他跟別人比,比如王老太的老伴退休金上萬、張奶奶的老伴特別會疼人。一旦有比不過的地方,她就會一個勁地數落朱先生,經常引發爭吵。過年期間,老伴更是變本加厲。有小輩來家拜年,她就好奇地問人家房子多大,孩子成績咋樣。客人剛走,她就開始數落自己的孩子們,最后子女們忍無可忍,陸續憤憤離家。朱先生很頭疼,子女能躲出去,自己又能往哪里躲呢?老伴總看著“別人家的”好,簡直就是得了“攀比癥”。這日子可咋過!
分析與建議:牛女士的攀比心可能源于退休后的“無用感”,為了尋找內在滿足,填補恐慌和寂寞而四處比較。如今社會,攀比無處不在,折射出人們對生存現狀的焦慮。多數人的目標仿佛就是追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有出息的孩子。攀比者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把希望寄托在親密的人身上,像牛女士一樣,陷入不停比較、爭勝的境地。因為自己的親人比不過其他人,進而將失落感轉化為抱怨和數落,強加到他們身上。
正所謂“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身上。攀比永無止境,不妨常常告誡自己要知足常樂,減少不切實際的目標,把握好當下擁有的東西,過好自己的生活。老人要把注意力放在充實個人生活上,如下棋、養花、練書法等。不要苛求老伴,以免傷了這個陪你攜手一生的人。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特點,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跟別人相比較,我們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把握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不是去羨慕別人的東西,這樣才會讓你自己變得開心起來,讓你生活更加的健康。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