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的責任感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始終是孩子,什么都不懂,也不需要為這個家付出什么,負責什么。很多家里的事情都不愿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了解。這就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甚至會讓孩子成為沒有責任感的人。作為父母,是有義務、有責任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
1.父母應對孩子制定懲罰措施
你是成年人,你有權利做主,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在家中獨斷專行。Feiler說:"有充足的研究調查顯示,如今沒有什么事物是可以完全自上而下運行的--公司不能,體育團隊不能,其他的事物也不能。"當孩子們自行領取獎勵或接受懲罰時,他們便學會勇于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這最終正是父母們希望看到的。Feiler一家每周都會開次小會,會上,他們會投票決定下周將要努力去做的事情。最近,Feiler一家決定要讓每個沒有大聲喧嘩的家庭成員領取獎勵--延長iPad的使用時間,并對不懂得傾聽的人予以懲罰--縮短iPad的使用時間。"事實上,孩子們比我們更恪守規則,這在家里是常有的事。"他說道。"因為他們太熱衷于恪守規則、執行紀律,我們正在適當地緩和他們的積極性。"
2.想讓他/她懂得一些道理,你要給他/她一些好處
當你的兒子沒有按時回家吃晚飯,或者你的女兒不肯收拾她的玩具,你可能想到把他/她喜歡的甜點藏起來,或將玩具沒收。但如果孩子們按你的要求去做,你的心情是否會更好?"人們都不喜歡失去的東西比想得到的更多。"Feiler說道。為了讓你的兒子按你吩咐的去做,你不妨給他10元作為交換,但要和他講明,如果他不能晚上按時回家就要還回這10元。這一舉動讓孩子們覺得自己被信任,從而激發了他們的責任感。
3.家人應該每晚共進晚餐
你聽到的一切都是真的:一家人共進晚餐益處很大。然而,考慮到業余活動,工作日程,以及我們面臨的諸多需求等因素,想要每個家庭成員每晚7點奇跡般地出現在餐桌旁也確實有些不現實。"每頓家庭餐能有效利用的時間僅有10分鐘,"Feller解釋道,"你可以在任何時候抽取這10分鐘。"你可以在全家一起吃早餐時,也可以在睡前。最重要的是你想談論什么,你可以讓孩子們教你一個新詞,同時你也教他們一個,或給他們講一些關于整個大家庭的故事,這有利于孩子們更好地處理自身遇到的挫折。
4.當他們承擔責任或做家務時,要適當地給些零用錢
每周,只要孩子們打掃自己的房間,就能獲得15元的零用錢,這種辦法也有些負面影響。"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賺取零花錢而并非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或有些家務活要干--桌子需要擺好,洗好的衣服要疊好,被子需要疊整齊,"Feiler說道。把零用錢獎勵和孩子的基本責任連在一起會使孩子的頭腦中一直有錢的意識,同時,有證據顯示,這會使他們變得更自私。另一種辦法是遞給孩子一份清晰的賬單,給他們一定的犯錯誤的自由。"相比讓他們執著于60000元的貸款,6元的零用錢要好得多。,"Feiler說道。
5.不當著孩子的面談錢
沒必要對此事太過敏感,但如果手頭不富裕,對孩子緘口不語未必是你最好的選擇。"80%的人從來沒有和父母談過錢的問題,"Feiler在與沃倫巴菲特銀行的經理談論他對家庭理財智慧的探索時說道。孩子們無法從朋友那里或宗教機構中了解到錢是怎么賺來的,應該怎樣花,以及如何用它在學校中進行投資,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和他們談論這些,沒有人會去談。
6.不要插手兄弟姐妹間的爭吵
也許你最不愿做的事就是在一場關于誰該先用電腦的爭吵中做出判決,但這樣做對大家都有益處。"我想我的做法是明智的--讓我的雙胞胎女兒自己解決個人問題,但當她們到一定年齡,她們并沒有真正的能力解決好,"Feiler說道。首先要將吵架的兄弟姐妹們分開,給他們些時間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后,讓每一個人--包括你自己,你的丈夫,和每個孩子--準備好3個備選解決辦法,然后討論,最后選出最好的解決辦法。這種方法使爭吵者不再針鋒相對,同時也不再是非此即彼的解決辦法。
7.談論有關性的話題
不要避之不談,不管它讓你多不自在,你都要和孩子就此進行一系列的溝通交流。美國兒童協會建議,在孩子長到18個月后,父母應該通過教孩子認識身體部位的名稱來給孩子們灌輸一些性方面的知識。當孩子長大后,避免用這樣的口吻,如:"要想約我女兒,你必須先挺過我這把獵槍,"這會玷污了性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和8歲的孩子談性知識要比和13歲的孩子談容易得多,13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最不愿意從父母那聽到關于性的知識。
8.訓導孩子時站得比他們高
當你想要傳達這樣的信息:他們所做的事情非常不對時,你可能會在孩子面前居高臨下,甚至指手畫腳。最好換種方式,坐在一把有墊子的直背椅上,選擇一種不太死板的坐姿,事實上這會讓你--及你的心情--不那么緊張。你想要的并不是完全掌控全局,你想要的是彼此處在相同的高度上。這樣一來,每個人都會覺得更輕松。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是對于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要覺得孩子只是孩子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不論何時,作為父母都應該讓孩子知道了解責任一詞,讓他們對責任有概念,做有責任感的人。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