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孩子總是膽小怕事怎么辦?
自家的孩子總是膽小怕事怎么辦?上課不敢舉手發言,不敢在老師同學面前表現自己,總是畏手畏腳,膽小怕事,成天呆在家里,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出門玩耍,再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得孤僻抑郁癥啊。那么要如何克服孩子膽小的問題呢?看小編如何給您支招~
一、給他安全感而不是“泛濫的”愛
父母對孩子愛得泛濫,容易表現出焦慮不安情緒。孩子對父母的情緒很敏感,父母的焦慮會讓孩子更膽小。所以父母的態度情感要穩定,不要忽冷忽熱。尤其不能以“再怎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
二、給他更多機會表現自己
平時多觀察孩子,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根據孩子的興趣培養他的特長,給他更多機會表現自己,以增強他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里也就會逐漸減弱。
三、有意識地帶他多接觸別人
孩子膽小,家長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接觸撫育人以外的其他人。可以先讓孩子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然后逐漸擴大他的接觸范圍。逐步地提升孩子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幫助孩子適應各種社會環境。
四、方法要得當
在帶孩子有意識多接觸時,要注意的是絕不能強迫孩子和誰接觸,這樣只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排外心理。如果孩子不愿意跟陌生人親近,不要強迫他,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
五、投其所好
孩子一般都比較喜歡年輕女性和小寶寶,所以父母可以圍繞孩子的喜好來擴展孩子的社交圈子,讓孩子接觸陌生人可先從這些人群入手。
面對膽小的孩子,家長們要給他安全感而不是“泛濫的”愛,平時要給他們更多機會來表現自己,有意識地帶他多接觸別人,方法要得當,不要強迫孩子和誰接觸,那樣只會讓孩子內心更加排外。
相關文章
-
有的行為就別說自己很成熟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其實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有的人特別的開朗,但是有的人也是特別的靦腆的,那么性格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然
-
心理醫生父親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家長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看看心理咨詢師是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的吧。今天的分享從一篇心理咨詢
-
什么性格會誘發身體疾患呢自身擁有良好的性格,為之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更重要的是利于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但往往生活中人與人有很大差異,特別是身
-
心理素質過硬的孩子,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教育出來的小孩也會完全不一樣。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后天的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培養與塑造也會起到不可估
-
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己什么是教育?如何做好親子教育?有人說,好的親子關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好的親子關系其實就是看見孩子和認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