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汐教你如何做職場中的心理大師
現在的社會我們可以說是處處都是壓力山大,在職場上的壓力引申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如何在職場中能夠淡定自若,不受這些壓力的壓迫,下面就來看看一篇專訪吧。
李卓汐,擁有新聞學學士,心理學碩士和英國名校Cranfield UniversityMBA學位的才女。《女友》,《健康之友》,《優佳》畫報,MSN理財頻道職場專欄作家。李卓汐,做過500強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心理培訓講師,一個理性而激情澎湃的心理培訓講師。她為大學和多家企業講授心理與管理課程并開設了自己的微博”經理人心理學“。
李卓汐的職業歷程豐富而輝煌,她做過時尚雜志的記者,外資媒體的主編,500強公司的總監,擁有15年的管理經驗。最終李卓汐選擇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將自己的管理經驗與心理學結合,研發了針對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的課程《做職場中的心理大師》,幫助他們了解自我,了解同事,最終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卓越的業績。
1997年,從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李卓汐經過5輪的面試和筆試,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時尚COSMO》雜志的記者。稚嫩的她每天穿梭在名流與奢侈品之間被熏陶著。因此,她變得比同齡人成熟而有品味,她知道渾身的顏色不能超過3個,她在22歲已經領教了雅詩蘭黛的魅力。
然而,李卓汐沒有迷醉在這浮華的生活中。2000年她第一次成為了經理人,她跳槽到ellechina.com任職中國區的主編。那一年她26歲,是全球Elle網站最年輕的主編。這時,她第一次意識到了人與人的不同,她帶領的4個編輯都個性卓然,讓她們工作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卓汐不得不學著琢磨她們的心態。但是,李卓汐還是忍不住沖她們發火。
2001年,李卓汐由于突出的業績被調到集團的另一本雜志《健康之友》擔任副主編。這時,她的下屬增加到了15個人。年輕氣盛的她曾為了工作,無數次與同事爭論,甚至叫喊。這時,李卓汐不免問自己:我為什么總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2004年,李卓汐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她去首都師范大學學習心理學,為的就是更好地了解自己。
這是李卓汐轉變的一個歷程。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她開始了蛻變,她懂得觀察自己發怒的動機并且分析給自己聽。也理解了為什么有些人攻擊性很強,有些人不斷地說別人的壞話。逐漸地,李卓汐變了,她在工作中很少發怒,而是平靜優雅地解決問題。在她任職《健康之友》主編的最后5年,她幾乎沒有發過一次脾氣,再難的問題都解決得游刃有余。她帶領的團隊的氛圍和諧,在行業都有名氣,很多同行都是奔著這個氣氛極佳的團隊來的。而且在她任職的最后一年2009年度,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雜志的年收入和發行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從2005 年開始,李卓汐就開始在大學和一些企業講授心理課程,比如減壓。
2010年,李卓汐重新出發,35歲的她在一年內通過了高難度的托福和Gmat,申請到了世界排行36的英國著名商學院Cranfield,并奔赴英國去攻讀MBA。
在這所商學院中,李卓汐再次被撼動了。Cranfeild的理念中,所有經理人都必須非常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了解自己的極限,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一個職業經理人才能為自己設計出適合的路徑,也能和周圍的人融洽相處。了解自己不容易,學校強制大家每周互相點評,一次次利用各種心理學工具分析自己,分析周圍的人,分析自己在模擬的商業談判中或者銷售過程中為何成功,為何失敗。
經過這一年地獄般地磨礪,李卓汐徹底認識了自己,也了解周圍或者雄心勃勃,或者淡然處之的同學們的各種心態。
2011年,李卓汐回到了北京。她輕易地獲得了一家500強企業總監的職位。李卓汐出于對心理學和做講師的熱愛,把自己15年的管理經驗與國內外所學的心理知識融會貫通,開發了課程《做職場中的心理大師》。為的就是讓經理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團隊,從而創造最佳的業績。
好文推薦:
-
自閉癥孩子的心理變化自閉癥的孩子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現為不愛與人交流,不愛與人說話,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并非所有不愛說話的孩子都
-
愛情心理:考驗戀人請適可而止在一段戀情中,如果一方自信心不足,就會出現考驗對方的想法和行為,其實,適當的考驗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怡情的方法,但是,如果你
-
送女友豐胸手術遭掌摑 如何正確送禮沒到節假日,送禮便成了很多男性都比較頭疼的問題,送什么好呢?大多數人會選擇實用的禮物,也有的人會選擇浪漫的禮物,但有的男
-
社交場合咬手指或因社交恐懼癥孩子咬手指本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在任何社交場合都不自覺的咬自己的手指,表現出害怕社交,害怕交流,或是社交恐懼癥
-
抑郁癥患者愈后設網站幫助病友憂郁癥其實并不可怕,重點是不要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與他人傾訴交流,把所有負能量都堆積起來,走出去才能走出自己的憂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