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是偏激行為的溫床
其實,我們每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遭遇情緒波動、心理困惑,有時渴望呵護,有時需要發泄。但是如果從小開始,長期得不到心理關愛、調節與疏導,就可能出現人格障礙。而經常被人們視為道德問題的偏激行為往往與人格障礙關系密切!
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說:“現在生活節奏太快了,正常人群中幾乎半數以上有過心理上的問題,只是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尚未達到精神障礙。”世事太多的變化,眼前太多的選擇,內心太多的擔憂和不滿,衍變成不可消除的疲憊感;常常遇事焦慮;遭遇刺激有類似歇斯底里現象;常有恐懼擔憂;容易與人對立沖突;有強迫征象;經常懷疑得了不治之癥;偏執和自我牽連……
假如你是四五十歲的人,你一定體會良多。現在的內心世界與年輕時截然不同,已經由“安詳的貧困世界”變成了“焦慮的富裕世界”——
生活讓我們如此不安
故事NO.1關鍵詞:易激惹
陳先生是個有勇氣的人,經常和好友們“回憶往事,從前的辛酸忘不掉”。40多歲的陳先生原先是一家國有企業的辦公室文員,企業虧損,他也下崗。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老婆跟人家“過好日腳去了”。接連遭受重創的陳先生被砸悶了半年左右,為了爭口氣向親友借錢做起生意來。六七年下來,卻也賺了幾百萬,公司開在像樣的高層寫字樓里,有車有房,身邊從不缺少年輕貌美的女友,應該蠻開心了吧?
一次陳先生與筆者小聚,出語驚人:“我一直覺得沒勁,經常火氣老大的,手下稍有過錯我就大罵。特別是火氣大的時候開車,再碰到交通擁堵混亂的狀況,或者騎車騎到機動車道還慢吞吞的,就經常會有‘撞伊一記’的想法。怪?”我問他生活怎樣,他說:“不會結婚了。”還說:“生意也沒意思。有時站在寫字樓落地窗前看樓下,老高的,跳下去不知會怎樣?”陳先生常常失眠,做噩夢,一聲不響時心里往往沒理由地悲傷或氣憤。
評點:由急性悲傷難以排遣,變成憂郁,長期憂郁的累積產生了易激惹性和自傷的傾向,這種心理狀態的持續發展,就會形成很難逆轉的心理慣性,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
警戒星級:★★★★
故事NO.2關鍵詞:強迫傾向
鄒先生的很多同事說他是個“怪人”。30歲左右的鄒先生平時沉默不語,一說話往往很激動,反反復復嘮叨那幾句。更怪的是他平時為人蠻高尚的,言語也高尚,收入也不低,可是類似順手牽羊“小偷小摸”的事卻發生在他的身上,很讓人不齒,偏偏他喜歡的都是些不值錢的“小零碎”,沒有報案的必要,而且對鄒先生來說也不一定需要。據說鄒先生經歷過一場很大的家庭變故,而且一直覺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很大,幾乎讓他難以承受。
評點:鄒先生具有明顯的強迫傾向。這是類神經癥表現。
警戒星級:★★
故事NO.3關鍵詞:偏執
林女士是出版社編輯,有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家合資公司的業務總監,一個聰明的女兒乖巧可愛。
30多歲的林女士常常對丈夫有莫名其妙的意見,總覺得丈夫不理解自己,丈夫為人不高雅不高尚,不會體貼自己。生女兒時難產,所以不喜歡女兒,從那時起就對丈夫也不滿意。這么多年來,不滿情緒占了上風。莫名地又開始懷疑丈夫背著自己另有新歡,弄得一家人不安寧。漸漸地懷疑心越來越重,涉及面越來越廣,單位里見到同事咬耳朵說悄悄話,就懷疑是在說自己壞話;領導在會上不點名批評某種作風行為,就懷疑是在說她。自己很痛苦,跟她一起生活、工作的人也覺得受不了。
相關文章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