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格障礙?-人格障礙論述
強迫性人格障礙
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本型進行了描述和概括,例如,K.Schneider著重于不安全感,P.Janet著重于不完善感,還有人則特別強調不確定感和自我懷疑。其實,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迭的。
這種人干什么事都是安全第一,過于仔細認真,反復檢查核對,選擇時猶豫不決,唯恐疏忽和差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被視為座右銘。為了安全不惜犧牲效率和經濟。吝嗇、好儲蓄和屯積,唯恐匾乏。容易產生處境性和期待性焦慮,遇事就心情緊張,總像面臨重大考驗似的。守時、拘謹和墨守成規也很突出。
不完善感的代償是追求十全十美,即完美主義。對己責備求全,吹毛求疵。如果處于順境,工作中受到權威的贊許,完美主義者對成就可感到滿意,此時能堅持相當有效的實際行動,有相當的自控能力而不太過分。如果處于逆境,工作失敗或受到譴責,或者忠實性被人懷疑,自控能力可以迅速下降,此時的完美主義便停留在純粹觀念階級而不能進行有效的行動,思維反芻和自我折磨因此而突出起來,這叫做完美主義,是完美主義的代償失調。
所謂不確定感,是指病人感到他面對的世界是不確定的,偶然和意外事件太多,令人抓不住規律。因此,病人便人為地制定各種清規戒律迫使自己遵守,使自己感到確定。這種人拘泥于形式、規則和次序,有僵化的特殊生活風格。連日常生活也程序化,如刷牙上下左右各多少下以及先后次序都有規定,不遵守自訂的規則感到不安,表明儀式化有抗焦慮作用。這種人喜歡計數,偏好對稱(某病人不能容忍妻子容顏色圖案不對稱的衣服,感到受不了,妻子只好不穿),愛整潔。有些病人巫術化很突出,顯然也是為了對抗不確定感。外在世界的不確定實質上是病人自我懷疑的表現。這種病人有深刻的自我懷疑,懷疑自己的才能、道德品質和自控能力等。
強迫人格具有自我欺騙性,因為若不深入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外在的行為特點都是一些好的特點:勤奮,克己,認真,負責,嚴肅,仔細,有條不紊,節儉,整潔,等等。給別人好印象提高了別人對病人的期望值,反過來更加重了自我苛求和緊張不安。難怪不少人認為強迫人格是一種典型的面具人格。
這種人格有強烈的禁忌意識。由于依賴于各種權威和為了避免懲罰,各種不同的禁忌都被病人所采納,結果把自己捆得死緊。確實,強迫人格給人以過分自我約束甚至作繭自縛的印象。所謂“應該的暴虐”也是這個意思。
這種人格流露的情感主要是厭惡。他怕臟,怕別人碰他,怕別人打亂了他的程序,等等,其實并非恐懼,而是對人的厭惡。這一點,病人的配偶體會最深:病人似乎總怕配偶玷污了他(或她),總是那么正經,似乎拒人于千里之外。強迫人格者從來沒有并且也不能體驗親密。此外,請參看第七章第三節。
所謂神經癥性格是一個很廣的概念,亞型不少。如果把它們視為強迫人格的變種,也許比較容易理解。這就是說,各種神經癥性格有一個共同之點,即身強迫性(obsessinnability),而不同的只是表面上看去很顯著的特性,如急躁,煩惱多、易興奮緊張又易疲勞,爭強好勝,恥感強烈,疑病傾向,依賴性等。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