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孤僻還自閉是種病態要當心
通常我們所說的自我封閉是指:將自身與外界隔絕,平時很少或都根本沒有任何的社交活動,當然是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和購物以外,有些朋友會認為這是個人的一種性格決定的,其實,這樣的狀態是一種心理的病態,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自閉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里,不與他人來往。自我封閉者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因而是一種環境不適的病態心理現象。自我封閉心理有如下特點:
一、普遍性。即各個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兒童有電視幽閉癥,青少年有性羞澀引起的恐人癥、社交恐懼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厭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閉心態等。
二、非溝通性。有封閉心態的人不愿與人溝通,很少與人講話,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害怕或討厭與人交談,前者屬于被動型,后者屬于主動型。他們只愿意與自己交談,如寫日記、撰文詠詩,以表志向。隨愛犬而去的男青年就屬于這類心理障礙者。
三、逃避性。自我封閉行為與生活挫折有關,有些人在生活、事業上遭到挫折與打擊后,精神上受到壓抑,對周圍環境逐漸變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現回避社交的行為。
自我封閉可能導致人格異常與變態
自我封閉心理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由于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引起個人的焦慮。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回避環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閉心理與人格發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關系。
從兒童來講,如果父母管教太嚴,兒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寧愿在家看電視,也不愿外出活動。從青少年來講,如果他沒有掌握一些技能,就意味著他沒有獲得生活自信心以進入某種社會角色,他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如何與他人相處。于是,他就沒有發展出與別人共同勞動和與他人親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與別人有密切的往來,這樣就出現了孤單與孤立。從中年人來講,如果他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常常表現出不與他人來往。從老年人來講,喪偶或喪子的打擊,兒孫們遠離自己,很易使老人心灰意懶,精神恍惚,對生活失去信心。總而言之,自我封閉阻隔了個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使人認知狹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終可能導致人格異常與變態。
自卑感常是青少年時代埋藏的禍根
自卑感是產生自我封閉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時代埋藏的禍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而老師又是學生的領路人和心目中的權威。因此,父母與教師對孩子的評價都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貶抑性的評價:如“太笨”、“腦瓜不開竅”、“飯桶”、“蠢驢”等,都可能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她)產生自卑感。漸漸地蔓延、擴散,從而產生錯誤的心理定勢,引發出人際關系障礙和許多行為上的困擾,妨礙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這種病態心理如果不能及時而正確的治療,可能會危害終身。
幫助孩子們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師要注意不要輕率地隨意貶低他們的能力或品質,以免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給予褒揚和鼓勵。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一種信念,恰到好處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種自信。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過急,目標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將它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這樣就易于打勝仗,而每次成功都對自己是一種激勵,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要以寬容、豁達的態度來對待挫折,并進行恰當的“挫折歸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確,然后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