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別對待回避型人格障礙
回避型人格障礙是對人際交往的一種逃避和退后,表現(xiàn)為就是感覺自己交際能力不夠,不想過多的跟人接觸,希望呆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那么回避型人格障礙的表現(xiàn)形式都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家詳細闡述:
1、因為害怕批評、否定或拒絕等而回避一些人際接觸較多的場合或活動;例如,到一所新的學校上學后,不久,就不愿意再去了。
2、不愿與人打交道,除非肯定能受到歡迎;
3、因為害羞或怕被嘲弄,在有熟人的場合表現(xiàn)拘謹;
4、因為感到能力不足,在新的場合表現(xiàn)抑制;
5、在生活、學習或工作等場合專注于被批評、被人講壞話、被看低或被拒絕等(注:這一項容易被誤判為精神分裂癥的關系妄想,導致誤診);
6、認為自己在人際交往上笨拙無能、沒有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認為可能令人難為情,通常不愿意冒個人風險或參加新的活動,嚴重者可能連家門都不愿出。
回避性人格障礙患者在新的場合或人際交往難度較高的場合,較易出現(xiàn)適應性障礙,表現(xiàn)抑郁、焦慮緊張、逃避行為等;嚴重時可導致急性應激障礙,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有時會因此誤診為精神分裂癥。
回避性人格障礙長期的孤僻退縮行為,容易誤診為單純型精神分裂癥,但回避性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與精神分裂癥或分裂樣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自己的孤獨,不與人來往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他們行為的退縮源于心理的自卑和交往時的焦慮。想與人來往,又怕被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因害羞而不敢親近。但患者內(nèi)心這種自卑和矛盾卻不易為外人知,需要醫(yī)生很有經(jīng)驗,取得患者的信任后,才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
回避性人格障礙可共病抑郁癥,但更常見的是共病各種焦慮障礙,尤其是社交恐懼癥。對于這類抑郁癥和焦慮障礙,除了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很重要,因為人格障礙是其基礎性疾病,如果人格障礙治好了,其外在的抑郁和焦慮就要容易治療很多,而人格障礙需要長程的心理治療或心理咨詢,藥物治療對人格障礙并無直接治療作用。
不過,回避性人格障的癥狀與抑郁焦慮的癥狀可相互加重,相互惡化,所以,抗抑郁治療和抗焦慮治療可間接改善回避性人格障的癥狀。
當回避性人格障礙共病抑郁癥或焦慮障礙時,醫(yī)生識別并診斷抑郁或焦慮較易,但常漏診了更重要的人格障礙,導致療效不徹底,病情反反復復。
由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抗精神病藥物都有部分抗焦慮作用,奧氮平和氯氮平這類藥的抗焦慮作用還很強,所以,當回避性人格障礙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而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時,雖然是誤診誤治了,有時,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原因就是由于抗精神病藥物的抗焦慮作用。然而,畢竟是誤診誤治,療效也同樣是不徹底的,反反復復的。并且,正是由于有部分治療效果,有可能導致這種誤診一輩子也得不到糾正。
當回避型人格障礙患者不得不面對某些場合或環(huán)境時,就有可能通過潛意識產(chǎn)生一些軀體的癥狀(如頭痛、腹痛、頭暈、胸悶、抽搐等)、或者是形成心理問題、行為問題(如強迫癥、厭食癥、余光恐懼癥、學校恐懼癥、網(wǎng)癮、軀體變形障礙等)來作為逃避的借口,這時也容易導致誤診和漏診。
回避型人格障礙并不是精神病,兩者之間有根本性的區(qū)別,不要誤會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差異。回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需要積極地走出去,走到生活中去跟大家真正的接觸和相處,這樣才能漸漸戰(zhàn)勝自己的疾病。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xiàn)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jīng)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