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方式
強迫型人格障礙是指患者強迫自己去做事情的表現癥狀的一種疾病,強迫癥人格障礙的患者做事情表現的是一件事情需要反復的確認和重復。針對這種患者,我們可以采取認知領悟療法和順其自然的治療方法。
(一)認知領悟療法
目的在于減輕或消除其癥狀。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雖然在智力及生理年齡等方面均已成熟,但其情緒年齡并未成熟,往往太過理性化,過份壓制自己的情緒,而一旦情緒論外泄時,恐懼感即占了上風。強迫觀念和行為并非短時間內形成,還與其他較內向的性格和看似輕松實則嚴格的家教有關。患者要自我記錄自身存在的強迫觀念,并做出具體評價,列出合理的觀念,使自己從仍應存在原不合理觀念中解脫出來,改變其不合理信念,進而改變其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和絕對完美主義心態,使其逐漸在人格上得到成長,從而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克服不良的心理病癥。
(二)順其自然,為當所為
首先,要改變這種狀況,患者就應該認識情感活動的規律,接受自己的情感,不去壓抑和排斥它,讓其自生自滅,并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認清精神活動的規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接受人非圣賢這一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者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狹隘之心的事實,認識到這是人的精神活動中必然出現的事情,是一個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變和決定的;但是否去做不理智的事情,卻是一個人完全可以決定的。因此,不必去對抗自己的想法而需要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動。比如擔心門沒有關好,就讓它沒關好;課桌上的東西沒有收拾干凈,就讓它不干凈;字寫得別扭,也由它去,與自己無任何關系。因此,妝當對自己的癥狀采取接受的態度,一方面不會強化對癥狀的感覺;另一方面,因為不再排拆這種感覺,而逐漸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著在癥狀之上,以這樣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使癥狀得以減輕直至消除。
其次,忍受痛苦、為所當為。一方面要對癥狀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另一方面還要隨著生的欲望,去做該做的事情。通常講,癥狀不會立刻消失,在癥狀仍存的情況下,盡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確定意義,且能見成效的事情上,努力做應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任憑癥狀起伏,都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從癥狀中解脫出來的信心。面對現實,陶冶性格。通過上述方法來矯正人格、改變人格,幫助患者建立起自信心逐漸進行徹底治療。
強迫型人格障礙之所以有這些表現,主要就是源于對自己的不自信,總感覺對自己做過的事情不放心,需要再三確認方能實現心理上的安定和肯定,只要有針對性的治療,相信很快就可以痊愈。
-
盤點形成拖延的四大因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都會有一些拖延癥這樣的癥狀的那么拖延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的為何也是比較多的也是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的健康的
-
輕度焦慮癥的自我調節方法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焦慮癥的癥狀,焦慮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特別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焦
-
兩個方法教你如何打開心中的死結!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看待事物不同,都會有一個要強的心理的,而且總是不能夠打開自己的心扉,解決這樣的辦法,那么你知道
-
理想為何變不成現實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我們要想追尋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理想,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有可能也是滿路的荊棘,滿路的
-
運動有效解決五大心理障礙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運動,經常做運動能夠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對于我們的生命而言帶來